Re: 關於內人
看板Feminism (女性主義)作者feoteng2003 (I AM NOT HERE)時間18年前 (2006/07/19 12:14)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 0人參與討論串11/24 (看更多)
※ 引述《doveman (水藍色,白色,紅色)》之銘言:
: ※ 引述《feoteng2003 (I AM NOT HERE)》之銘言:
: : 多謝指教,不過第一你會發現這個研究的群體不是農業社會
: 是的 是狩獵採集社會
: 若以狩獵的行動來看
: 體力以及冒險性是否較"農業社會"來得具有挑戰性?
: 這些部落有的是女性主要外出狩獵
: 所以我才會說:實然並非如此
: 即 女性的體力並非比男性弱
: 而是社會文化賦予的價值與後天的訓練
: 所以要以"男性力氣/體力比女性大/好"來詮釋農業社會分工
: 我想還是有待商榷的
我認為這是因為農業社會遠比狩獵社會更具結構性
狩獵很大一部份和運氣有關,群體採集更是隨機
但是農業需要很精巧的分工,而不願浪費任何人力
: : 我也沒把主外主內分成溫柔敏感或攻擊性強的區分
: : 兩者是有差距的
: : 相反的,根據中國的民族誌,很多女性主內族群更像是女王蜂的型態
: : 不但是被保護而且是很有地位的
: : 這是過去的邏輯,不是誰想生育或主體性的問題了
: : 而根本就是生存問題
: : 如果生的不夠多,很可能下一場戰亂或飢荒整個家族就會被滅絕
: 似乎不是"生存"的根本問題
: "生存與否"的背後囊括了"擔憂無以延續"的恐慌
: 家族滅絕的劣勢在哪?
: 不過只是人類自大的想像
不過是自大的想像? 你說的實在是太輕鬆了
我們現代人平均年齡70幾,鮮少戰爭,人口過剩
擔憂無以延續當然沒有理由
但是古代生命如此之短暫,一場飢荒就是數以萬計的死亡
當然要擔憂
此不獨中國,歐洲十字軍東征時期平均壽命是令人震驚的十七歲
你說要不要擔憂存亡問題呢?
: : 現在當然並非如此,所以才說舊觀念不合時宜
: : 但是這些舊觀念是符合"當時"的情況下的判斷形成
: : 以此來說壓迫,我認為是很不顧過去的現實的看法
: 我沒有說這是壓迫
: 希望是從整個系統來看
: 而非只就"生物決定論"來探討
期望有人可以出來用更廣泛的看法發表意見,我在此地也只是依所聞來探討
: : 歷史由誰主筆,死亡率和戰爭的時間是沒有差別的
: : 中國歷史就是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戰亂,死亡率就是這麼高
: : 平均壽命就是這麼低,男性因戰爭的耗損率就是遠遠超過女性
: : 歡迎蒞臨國史館查閱資料
: 關於歷史資料查詢
: 我相信就如同您所陳述的數字
: 但是得從最開始的源頭開始質疑
: 戰亂與人口增長趨勢有必然相關嗎?
: 戰爭後的死傷數字真的準確嗎?
: 戰爭後,為甚麼直接連結到多生育呢?
: 過去的人,或是幾千百年前的人,
: 都沒有自覺或是想到"生育並非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嗎?"
: 至於,我為何會提到歷史撰寫的部分
: 是因為歷史的各各層面是相互連結與影響的
: 並非只是"戰爭",戰爭背後的意涵是甚麼?
: 生育真的與戰爭有相關嗎?
: 這是我想提出討論的地方
我個人認為多數戰爭的源頭很簡單,就是資源不足
尤其中國少有宗教戰爭
中原富庶,關外生活困苦,當然會發生戰爭
飢荒一來,東村搶還有食物的西村,然後結盟,變成民亂
都是因為資源不足
生育對科技仍不發達的古代,幾乎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不生? 不生你的敵人拼命生,搶奪資源起來就是被幹掉
和平? 要有飯吃才有和平啊
沒飯吃誰還管大道理
當飢荒後食物只能養10個人,但是卻有100個人活著
當然要互相殘殺到只剩10個人活下來
戰爭之後當然會想拼命生,因為不知道下一場戰爭何時要來
而且"人力"絕對是最最主要的生產和戰爭工具
科技發達之後,才讓"人力"才不再這麼被需求
多生也就自然失去意義了
此時對生育的各種想像才變的虛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65.42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Feminis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兩性男女區 即時熱門文章
13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