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求助] 老公打小孩,我發瘋摔東西
看板marriage (婚姻)作者dobedobedo (DoBe)時間15小時前 (2025/11/10 21:09)推噓19(41推 22噓 194→)留言257則, 18人參與討論串9/11 (看更多)
原原PO的狀況其實有兩大爭論點:
1. 體罰是否適當
2. 在孩子面前的教養不同步 + 發神經
先從第一點來說,已經有滿多證據提過體罰的長期結果,所以滿意外是很多我們以為已經
是常識的東西都還是會有人想要挑戰(地平說者?)
在2025年,拿出實際論述討論往往只會得到這樣的結果:
https://imgur.com/5K4OYWu.jpg

但既然要講科學,該引經據典的還是免不了
我們先看早一點的研究。Durrant and Ensom (2012)[1] 回顧了20年間 (1990-2010年代
) 孩童體罰與發展的研究以及社會對孩童體罰的觀點。研究指出在體罰與攻擊性不僅僅是
高度正相關,而是呈現因果關係。此外,長期追踪研究顯示體罰對於兒童的學習能力、規
矩建立並無顯著益處。相反,體罰與青少年和成人後的一系列心理康問題有關,包括憂鬱
、焦慮、絕望感,且神經醫學影像也顯示大腦灰質體積減少以及多巴胺能區域發生變化。
有人提到體罰與家暴是兩回事,但在1998及2003年的統計發現,75%的兒童身體虐待發生
在體罰期間。社會對體罰的認知也從90年代的普遍接受到2010年代開始意識到體罰相當於
對身童施加暴力。所以板上認為體罰屬於正當管教的各位,你們的觀念其實在上個世紀算
是主流。
那近期一點的研究呢?Heilmann et al. (2021)[2] 從3855篇研究報告中鎖定了69項研究
進行審視,在所有的研究樣本中,59%的受體罰兒童長期追踪顯示顯著的負面影響,包括
較低的認知能力、憂鬱、反社會傾向,且考慮地域、性別、教養方式及族裔後,其負面影
響依舊顯著,且壓力荷爾蒙也是顯著增加。此研究與 Durrant 的回顧報告一致發現體罰
與外顯負面行為在排除各項變因後皆為因果關係,而非單純正向關。負面影響呈度與體罰
頻率高度正相關,且長期正向影響率為0%。同樣的,受體罰的兒童受到其他不當對待的風
險也是顯著增加,意味著常受體罰的兒童家庭本身就有較高的家暴風險。
所以研究已證實體罰基本上沒有什麼長期的益處,可以說是種弊大於利的管教方式,這已
經算是社會共識了(除非你認為柳葉刀的研究是鬼扯)。真要說的益處的話就是可能是大
人往小孩身上發泄了情緒有短暫的滿足(?)
先放上此論述的相關文獻,有興趣自已看一下。
[1] Durrant, J., Ensom, R., 2012. Physic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 lessons
from 20 years of research. CMAJ 184, 1373–1377.
https://doi.org/10.1503/cmaj.101314
[2] Heilmann, A., Mehay, A., Watt, R.G., Kelly, Y., Durrant, J.E., Turnhout,
J. van, Gershoff, E.T., 2021. Physical punishment and child outcomes: a
narrative review of prospective studies. The Lancet 398, 355–364.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0582-1
再來第二點,教養不同步的問題。
我找到篇比較近期的是Tavassolie et al. (2016)[3]關於父母教養方式差異對兒童內外
顯行為的影響。在看其研究結果前,首先得了解普遍被認知的四大教養方式 (McCoby
and Martin, 1983):
權威型(authoritative,高要求高回應)、專制型(authoritarian,高要求低回應)、蹤容
型(indulgent,低要求高回應)及忽視型(neglectful,低要求低回應)。
由於該研究對象是有教養意識的父母(perceived parenting),所以並未納入忽視型的教
養方式。先講講個別教養方式的影響:基本上與所有的文獻一致發現專制型與蹤容型的教
養方式與兒童的內外顯行為問題皆呈現顯著正相關(恰巧就是原原PO父妻的組合)。若將
父母的教養方式交叉關係考慮進去,自認為的權威型與伴侣認為的實際教養方式差異愈大
則有較多的婚姻衝突,而高頻率婚姻衝突對兒童的內外顯行為也呈現顯著正相關。若不考
慮婚姻衝突造成的影響,父母之間的教養方式差異愈大,則兒童的整體行為問題也愈顯著
增加。文章也有各種教養方式組合及強弱差異的資訊,感興趣可以看內文。
所以結論大概是說減少婚姻衝突、對教養方式的認知差異不要太大,可以減少兒童行為問
題發生的概率。其實對於教養方式的研究已經很多了,統計上皆同意高要求高回應的權威
型教養是對孩子未來發展是最好的,但綜合 Heilmann 等人的研究也可以知道,體罰造成
的負面影響與教養方式是無關的,所以不要以為以權威型的方式管教小孩就可以將體罰納
入選項。
同樣,附上參考文獻:
[3] Tavassolie, T., Dudding, S., Madigan, A.L., Thorvardarson, E., Winsler,
A., 2016. Differences in Perceived Parenting Style Between Mothers and
Fathers: Implications for Child Outcomes and Marital Conflict. J Child Fam
Stud 25, 2055–2068. https://doi.org/10.1007/s10826-016-0376-y
[4] McCoby, E., Martin, J., 1983.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mily: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n: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iley, New York, pp. 1–101.
那麼講歸講,該如何實踐呢?其實為人父母本來就是一門學問。坊間也都滿多教養書籍可
以參考的。只要願意多方嘗試,總是能找到適合自已小孩的方式。
: 噓 RossRachel : 某些人就是這樣,不在教育現場,卻指責別人懲罰過 11/09
13:24
: → RossRachel : 於嚴格,甚至會扣上情緒化的帽子。結果問他們如何 11/09
13:24
: → RossRachel : 執行他們所謂的正向教育,卻說不出來。 11/09
13:24
這邊講的是家庭教育中父母教養的部份,你在學校一次處理這麼多學生,方法肯定有所差
異。
: 噓 Puyuma : 這也是新加坡鞭刑讓國民素質這麼高的存在證明+1 11/09
22:00
你知道新加坡鞭刑的適用對象是犯重罪的成年男性嗎?未成年還得最高法院才能批准,拿
這個比體罰是懶叫比雞腿?
: 噓 Puyuma : 無知的人食指對別人四指對自己+1 一輩子捧著聖經不 11/10
09:08
: → Puyuma : 要走出社會好嗎+1 11/10
09:08
送你句盧梭的格言:
“ Généralement les gens qui savent peu parlent beaucoup, et les gens qui
savent beaucoup parlent peu.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65.63.240 (澳大利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762780170.A.BE9.html
推
11/10 21:44,
15小時前
, 1F
11/10 21:44, 1F
→
11/10 21:44,
15小時前
, 2F
11/10 21:44, 2F
推
11/10 22:08,
14小時前
, 3F
11/10 22:08, 3F
→
11/10 22:08,
14小時前
, 4F
11/10 22:08, 4F
→
11/10 22:08,
14小時前
, 5F
11/10 22:08, 5F
→
11/10 22:08,
14小時前
, 6F
11/10 22:08, 6F
推
11/10 22:17,
14小時前
, 7F
11/10 22:17, 7F
噓
11/10 22:26,
14小時前
, 8F
11/10 22:26, 8F
→
11/10 22:26,
14小時前
, 9F
11/10 22:26, 9F
推
11/10 22:27,
14小時前
, 10F
11/10 22:27, 10F
→
11/10 22:27,
14小時前
, 11F
11/10 22:27, 11F
→
11/10 22:27,
14小時前
, 12F
11/10 22:27, 12F
→
11/10 22:27,
14小時前
, 13F
11/10 22:27, 13F
噓
11/10 22:48,
13小時前
, 14F
11/10 22:48, 14F
→
11/10 22:48,
13小時前
, 15F
11/10 22:48, 15F
→
11/10 22:48,
13小時前
, 16F
11/10 22:48, 16F
→
11/10 22:48,
13小時前
, 17F
11/10 22:48, 17F
推
11/10 22:51,
13小時前
, 18F
11/10 22:51, 18F
→
11/10 22:52,
13小時前
, 19F
11/10 22:52, 19F
噓
11/10 22:55,
13小時前
, 20F
11/10 22:55, 20F
→
11/10 22:55,
13小時前
, 21F
11/10 22:55, 21F
推
11/10 22:58,
13小時前
, 22F
11/10 22:58, 22F
→
11/10 22:58,
13小時前
, 23F
11/10 22:58, 23F
噓
11/10 23:06,
13小時前
, 24F
11/10 23:06, 24F
我敬你是位教育工作者,一直不想點名你跟你五四三。不過既然你不要臉要來送頭,那我
也好好來回覆你一下。
首先我要強調的是我提的這些研究主要講的是父母的教養方式。你在學校教育處理很多小
孩,會以效率為主去判斷你的教育方式當然無可厚非。但父母對孩子的教養要看的是長期
的影響,出發點絕對不是以效率為考量。你很明顯沒有小孩,才會不斷的強調你在學校教
育的處理狀況,卻硬是要套到家庭教育上。
你出的這個狀況題我正好時常處理。第一件事當然是了解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yyvv也提
了,你說人答非所問?)。
孩子不想上學有分真的跟假的不想上學。對於不要不要期的小孩來說,他們很多時候不要
就真的只是為了控制感。他們會透過控制各種東西(父母、行程,etc)獲得安全感。這種
通常都好解決。我們提到他在學校喜歡的東西,有什麼好玩的, 他一般就會乖乖的一起
出門。真的要注意的是他如果真的不想上學,那一定要去了解為什麼。一般這種情況都不
是短時間內會發生的,而是長期累積的一種結果(比如被老師長期忽視、沒有朋友等)。
問題不解決,你逼他去學校幹嘛?給狗幹嗎?
推
11/10 23:07,
13小時前
, 25F
11/10 23:07, 25F
→
11/10 23:08,
13小時前
, 26F
11/10 23:08, 26F
→
11/10 23:08,
13小時前
, 27F
11/10 23:08, 27F
→
11/10 23:09,
13小時前
, 28F
11/10 23:09, 28F
推
11/10 23:16,
13小時前
, 29F
11/10 23:16, 29F
推
11/10 23:39,
13小時前
, 30F
11/10 23:39, 30F
推
11/10 23:40,
13小時前
, 31F
11/10 23:40, 31F

推
11/10 23:44,
13小時前
, 32F
11/10 23:44, 32F
→
11/10 23:44,
13小時前
, 33F
11/10 23:44, 33F
→
11/10 23:45,
13小時前
, 34F
11/10 23:45, 34F
→
11/10 23:45,
13小時前
, 35F
11/10 23:45, 35F
噓
11/10 23:47,
12小時前
, 36F
11/10 23:47, 36F
→
11/10 23:47,
12小時前
, 37F
11/10 23:47, 37F
→
11/10 23:47,
12小時前
, 38F
11/10 23:47, 38F
還有 181 則推文
還有 8 段內文
推
11/11 09:30,
3小時前
, 220F
11/11 09:30, 220F
推
11/11 09:32,
3小時前
, 221F
11/11 09:32, 221F
→
11/11 09:32,
3小時前
, 222F
11/11 09:32, 222F
噓
11/11 09:33,
3小時前
, 223F
11/11 09:33, 223F
→
11/11 09:33,
3小時前
, 224F
11/11 09:33, 224F
→
11/11 09:33,
3小時前
, 225F
11/11 09:33, 225F
噓
11/11 09:35,
3小時前
, 226F
11/11 09:35, 226F

→
11/11 09:36,
3小時前
, 227F
11/11 09:36, 227F
→
11/11 09:41,
3小時前
, 228F
11/11 09:41, 228F
推
11/11 09:41,
3小時前
, 229F
11/11 09:41, 229F
→
11/11 09:41,
3小時前
, 230F
11/11 09:41, 230F
→
11/11 09:42,
3小時前
, 231F
11/11 09:42, 231F
→
11/11 09:42,
3小時前
, 232F
11/11 09:42, 232F
→
11/11 09:42,
3小時前
, 233F
11/11 09:42, 233F
→
11/11 09:43,
3小時前
, 234F
11/11 09:43, 234F
→
11/11 09:43,
3小時前
, 235F
11/11 09:43, 235F
→
11/11 09:43,
3小時前
, 236F
11/11 09:43, 236F
→
11/11 09:44,
3小時前
, 237F
11/11 09:44, 237F
→
11/11 09:44,
3小時前
, 238F
11/11 09:44, 238F
→
11/11 09:44,
3小時前
, 239F
11/11 09:44, 239F
推
11/11 09:45,
3小時前
, 240F
11/11 09:45, 240F
噓
11/11 09:47,
2小時前
, 241F
11/11 09:47, 241F

噓
11/11 09:55,
2小時前
, 242F
11/11 09:55, 242F

噓
11/11 09:57,
2小時前
, 243F
11/11 09:57, 243F
→
11/11 09:57,
2小時前
, 244F
11/11 09:57, 244F
→
11/11 09:57,
2小時前
, 245F
11/11 09:57, 245F
AI 給你的文章你看了嗎?比如說這篇:
Larzelere, R.E., 2000. Child Outcomes of Nonabusive and Customary Physical
Punishment by Parents: An Updated Literature Review. Clin Child Fam Psychol
Rev 3, 199–221. https://doi.org/10.1023/A:1026473020315
裡面提到的體罰的益處僅在 customary, non-abusive 的情況下才有效。且該研究有提到
體罰的頻率太高也是會有長期不良影響。你看原原PO先生的體罰情況算是 customary、
non-abusive?
裡面提到的不確定因果關係在後來的研究也被證實了(自已去看)。所以的確體罰在有限
條件下有短期益處,但也別忽視75%的受體罰兒童都有被不當對待的風險這件事。
況且你是不是打了jamo大的臉呀?這是美國的研究欸?你不去看臺灣本土的研究找國外論
文幹嘛?
推
11/11 10:10,
2小時前
, 246F
11/11 10:10, 246F
→
11/11 10:10,
2小時前
, 247F
11/11 10:10, 247F
※ 編輯: dobedobedo (58.165.63.240 澳大利亞), 11/11/2025 10:11:50
→
11/11 10:19,
2小時前
, 248F
11/11 10:19, 248F
→
11/11 10:20,
2小時前
, 249F
11/11 10:20, 249F
→
11/11 10:20,
2小時前
, 250F
11/11 10:20, 250F
→
11/11 10:21,
2小時前
, 251F
11/11 10:21, 251F
→
11/11 10:22,
2小時前
, 252F
11/11 10:22, 252F
→
11/11 10:36,
2小時前
, 253F
11/11 10:36, 253F
→
11/11 10:36,
2小時前
, 254F
11/11 10:36, 254F
→
11/11 10:37,
2小時前
, 255F
11/11 10:37, 255F
→
11/11 10:38,
2小時前
, 256F
11/11 10:38, 256F
推
11/11 10:39,
2小時前
, 257F
11/11 10:39, 257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marriage 近期熱門文章
47
212
PTT兩性男女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