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求助] 老婆的過激反應,突然的炸彈
看板marriage (婚姻)作者RossRachel (RossRachel)時間2月前 (2025/09/11 13:25)推噓4(13推 9噓 71→)留言93則, 28人參與討論串2/17 (看更多)
若從你的角度出發
小孩並沒有錯
這點你的思維正確
你也察覺老婆的語氣方式
容易把「教育」變成「吵架」
所以你希望透過介入
去阻止並解決衝突
但是問題在於
你的介入方式
是直接「叫停+糾正」老婆
這等於公開挑戰並解構她的權威
對她來說
就不是你在護與教育小孩小孩
而是單純搶著站在情緒制高點在打臉她
她後面那些「被吊起來打」「尊嚴被踩」
說法雖然很誇張
但其實就是在表達
『她覺得被你當場否定』
所以你的問題點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介入時機與方式
你是對事沒錯
但選擇了「當場糾正她」
在她的情緒還沒退燒前
這就像火上澆油
第二:焦點轉移
你原本想「就事論事」
但她感受到的卻是
「你在幫小孩反抗她」
這會讓原本母子之間的火
變成夫妻之間的火
第三:忽略了情境差別
她說「在學校要鎮得住學生」
其實透露出
她把「管教小孩」和「維護權威」混在一起
你如果馬上反駁「這裡不是學校」
雖然邏輯上正確
但對他來說會變成
「你在貶低她的專業」
簡單總結
你的出發點沒錯
但「危機處理」方法不佳
讓太太覺得更孤立、更受攻擊
想像一下
如果換個切入點
不是「老婆停下來!妳誤會了」
而是
「等等,我聽起來有點混亂,
我解釋一下小孩的意思」
可能就不會因為焦點被轉移
而擴散衝突
你若回顧你上一篇文
你被我點出的問題一模一樣
只是換個情境而已
相信下次你的衝突情境
大概也用這樣的模組回你就好
期待你下一次的發文
※ 引述《reterk (reterk)》之銘言:
: 是否同意記者抄文:NO
: 晚餐時
: 婆婆(我媽媽)問小孩(國中生),明天幾點會回到家,
: 小孩回答四點放學,四點半到家,
: 婆婆就接著說,那她就坐五點的火車好了。
: (原由:小孩沒key,婆婆等小孩回家後再離開,週末假日回老家訪友)
: 老婆:我會趕四點半回家,您不用為了等小孩改坐五點的火車。
: 婆婆:沒關係啊!回老家後又沒什麼事,不急著坐火車。
: 老婆轉向跟小孩講:你若早點回來就在社區圖書室寫功課等我,為什麼要讓奶奶等
: 小孩:???(一頭霧水)
: 老婆開始音調上揚,音量放大:你都只想到自己,沒有為奶奶想,沒有同理心…
: 小孩開始反駁模式:我那有??我那裡只想到自己…
: 老婆:奶奶本來二點半的火車要改坐五點的,都是為了配合你,你怎麼可以…
: 眼見老婆與小朋友開始進入吵架模式,我主動插話阻止。
: 我:老婆,停下來!妳誤會了,這事情,妳不該罵小孩!
: 老婆:我那有!他做錯了,我是在教他!!
: 我:妳用責罵的口氣教,小孩不會接受,妳們會變成在吵架,
: 更何況,這事情,小孩回答四點半到家,有什麼錯?
: 他又不知道,奶奶為了他而延後火車班次。
: 老婆:小孩不懂,就是要教啊!
: 每次我要教小孩,你就跳出來護著小孩。
: 我插話:我是就事論事…
: 老婆:而且,我那有在罵他?
: 你總是說我語調急,音量大,
: 我不音量大,我在學校怎麼鎮著住小學生?
: 你不要認為大家都要溫柔的講話,
: 沒有那麼好的…
: 我:這裡是家裡,不是妳學校…
: 老婆繼續發揮:然後你就罵我!
: 你就把我吊起來打,在小孩面前鞭打我,
: 就算在學校,我對全班痛罵有錯,
: 主任也不會當場阻止我,以維持老師的尊嚴。
: 你這樣直接罵我,以後我怎麼教小孩?
: 我:我沒有繩子、沒有碰妳、沒有打妳啊…
: 老婆聲淚俱下:你就是在打我,把我的尊嚴往地上踩,
: 好!我給跪下,磕頭認錯,我錯了!我錯了!
: 我不該罵小孩!這樣可以嗎?
: 我嚇到往後再退:我沒碰妳喔,我也沒要妳下跪喔…
: 心得:
: 上網查查,問問AI,這好像是過激反應?
: 一件小事,也能演成哭泣、下跪、磕頭…
: 瓊瑤阿姨當年要是把它寫入小說,不知讀者能買單嗎?
: 好啦!
: 我不知道怎麼辦了?
: 願聞高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227.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757568328.A.B6A.html
→
09/11 14:42,
2月前
, 1F
09/11 14:42, 1F
推
09/11 14:58,
2月前
, 2F
09/11 14:58, 2F
→
09/11 15:01,
2月前
, 3F
09/11 15:01, 3F
推
09/11 15:25,
2月前
, 4F
09/11 15:25, 4F
推
09/11 15:33,
2月前
, 5F
09/11 15:33, 5F
→
09/11 15:33,
2月前
, 6F
09/11 15:33, 6F
→
09/11 15:36,
2月前
, 7F
09/11 15:36, 7F
→
09/11 15:36,
2月前
, 8F
09/11 15:36, 8F
→
09/11 15:36,
2月前
, 9F
09/11 15:36, 9F
你的想法有幾個盲點
第一個是:錯把「制止」=「公開羞辱」
制止老婆情緒失控並不等於要當場拆她台
在小孩面前直接懟媽媽
孩子看到的不是「爸爸保護我」
而是「爸媽互相攻擊」
反而心理壓力更大。
第二個是:假設尊嚴與小孩心理是零和遊戲
「維護老婆尊嚴 vs 小孩心理受創」
這是錯誤的二選一
實際上可以兼顧的
先安撫小孩
等場面冷卻
再私下和老婆談
這樣小孩心理不會受傷
老婆也不會覺得被踩
第三是:誤導後果
「不壓下老婆,長大小孩會遠離家庭」
這後果說法過於誇飾
孩子真正會想逃離家庭
往往是因為長期看到父母互相衝突
而不是偶爾被媽媽責備
推
09/11 15:50,
2月前
, 10F
09/11 15:50, 10F
→
09/11 15:50,
2月前
, 11F
09/11 15:50, 11F
→
09/11 15:50,
2月前
, 12F
09/11 15:50, 12F
※ 編輯: RossRachel (101.10.227.37 臺灣), 09/11/2025 16:53:37
→
09/11 17:09,
2月前
, 13F
09/11 17:09, 13F
→
09/11 17:09,
2月前
, 14F
09/11 17:09, 14F
→
09/11 17:09,
2月前
, 15F
09/11 17:09, 15F
→
09/11 17:09,
2月前
, 16F
09/11 17:09, 16F
推
09/11 17:15,
2月前
, 17F
09/11 17:15, 17F
→
09/11 17:15,
2月前
, 18F
09/11 17:15, 18F
→
09/11 17:17,
2月前
, 19F
09/11 17:17, 19F
→
09/11 17:17,
2月前
, 20F
09/11 17:17, 20F
推
09/11 17:30,
2月前
, 21F
09/11 17:30, 21F
→
09/11 17:30,
2月前
, 22F
09/11 17:30, 22F
→
09/11 17:30,
2月前
, 23F
09/11 17:30, 23F
→
09/11 17:30,
2月前
, 24F
09/11 17:30, 24F
→
09/11 17:32,
2月前
, 25F
09/11 17:32, 25F
→
09/11 17:32,
2月前
, 26F
09/11 17:32, 26F
→
09/11 17:32,
2月前
, 27F
09/11 17:32, 27F
「遠離媽媽是必然」
是過於誇飾的推論
研究顯示
孩子通常會渴望與父母雙方維持關係
影響關鍵不是「被責罵」
而是父母是否能在事後修復
所以重點不是「立刻壓下媽媽」
而是「事後協助母子修復」
支持小孩不等於就一定要當下拆台
把「小孩要感到被支持」
等同於「一定要當場制止媽媽」
事實上
小孩感到被支持的方法有很多
事後陪伴、私下解釋、轉移話題…
都比當場衝突更有效
最後你單邊責任推給爸爸
把小孩未來心理狀況完全壓爸爸身上
這忽略了母親的角色
也忽略了家庭是互動系統
爸媽都有責任
不是爸爸當場「拆台」
就能解決一切
→
09/11 17:37,
2月前
, 28F
09/11 17:37, 28F
→
09/11 17:37,
2月前
, 29F
09/11 17:37, 29F
※ 編輯: RossRachel (101.10.227.37 臺灣), 09/11/2025 17:52:38
推
09/11 18:37,
2月前
, 30F
09/11 18:37, 30F
噓
09/11 19:32,
2月前
, 31F
09/11 19:32, 31F
→
09/11 19:32,
2月前
, 32F
09/11 19:32, 32F
→
09/11 19:32,
2月前
, 33F
09/11 19:32, 33F
→
09/11 19:32,
2月前
, 34F
09/11 19:32, 34F
你的主張有幾個盲點
第一:忽略家庭系統的複雜性
你假設「當下支持小孩」就是唯一正解
但實際上 如果當場公開對立
孩子雖暫時被保護
卻會更深刻感受到父母衝突
反而造成雙重創傷。
家庭教育並不是著重在解決單一事件
而是長期模式
一次衝突如何處理
會影響孩子對「爸媽關係」的安全感
第二:支持孩子不一定要當場否定另一方
支持孩子也可以透過
「轉移焦點、情緒安撫、後續陪伴」
來達成
不必靠「立刻打臉太太」才能做到
第三:過度放大單一事件的傷害
你認為一次「不合理指責」
會立刻讓孩子習得無助
但發展心理學上
孩子的心理韌性取決於長期環境
而不是單一衝突事件
關鍵是父母之後能否調整互動模式
而不是糾結某一次「沒立刻制止」
第四:忽略伴侶尊嚴與教育一致性
如果爸爸每次都「立刻替孩子擋下媽媽」
久而久之孩子會把「媽媽」視為壞人
「爸爸」視為救星,形成偏差依附
教養不是比誰先出手
而是維持父母教養的一致性
還有 23 則推文
還有 2 段內文
→
09/12 04:09,
2月前
, 58F
09/12 04:09, 58F
→
09/12 04:09,
2月前
, 59F
09/12 04:09, 59F
你說得對
爸爸介入方式要拿捏
不能一味強硬
但我認為
把『介入=爆炸』畫上等號有點偏頗
事後安撫固然重要
可是孩子當下若被嚴厲指責卻沒人挺身
習得的會是『我只能孤單承受』
爸爸的角色不是裝睡
而是找到一個能在現場保護孩子
又不激化場面的方式
否則就變成
孩子在媽媽與爸爸的情緒計算裡被犧牲
※ 編輯: RossRachel (114.36.217.221 臺灣), 09/12/2025 07:12:45
推
09/12 07:21,
2月前
, 60F
09/12 07:21, 60F
→
09/12 07:22,
2月前
, 61F
09/12 07:22, 61F
→
09/12 10:49,
2月前
, 62F
09/12 10:49, 62F
→
09/12 10:49,
2月前
, 63F
09/12 10:49, 63F
→
09/12 10:49,
2月前
, 64F
09/12 10:49, 64F
→
09/12 11:27,
2月前
, 65F
09/12 11:27, 65F
→
09/12 13:26,
2月前
, 66F
09/12 13:26, 66F
噓
09/12 13:53,
2月前
, 67F
09/12 13:53, 67F
推
09/12 16:36,
2月前
, 68F
09/12 16:36, 68F
→
09/12 16:36,
2月前
, 69F
09/12 16:36, 69F
→
09/12 16:36,
2月前
, 70F
09/12 16:36, 70F
→
09/12 16:36,
2月前
, 71F
09/12 16:36, 71F
→
09/12 16:36,
2月前
, 72F
09/12 16:36, 72F
→
09/12 16:39,
2月前
, 73F
09/12 16:39, 73F
→
09/12 16:39,
2月前
, 74F
09/12 16:39, 74F
→
09/12 16:40,
2月前
, 75F
09/12 16:40, 75F
→
09/12 16:58,
2月前
, 76F
09/12 16:58, 76F
→
09/12 16:58,
2月前
, 77F
09/12 16:58, 77F
→
09/12 16:58,
2月前
, 78F
09/12 16:58, 78F
→
09/12 17:36,
2月前
, 79F
09/12 17:36, 79F
→
09/12 17:36,
2月前
, 80F
09/12 17:36, 80F
→
09/13 09:59,
1月前
, 81F
09/13 09:59, 81F
→
09/13 09:59,
1月前
, 82F
09/13 09:59, 82F
→
09/14 14:38,
1月前
, 83F
09/14 14:38, 83F
→
09/14 14:38,
1月前
, 84F
09/14 14:38, 84F
→
09/14 14:39,
1月前
, 85F
09/14 14:39, 85F
噓
09/15 15:57,
1月前
, 86F
09/15 15:57, 86F
『不偏好』不代表『不會做』
我不愛吃羊肉不代表我不吃羊肉
因應情境還是得做平常不擅長
或是喜好外的選擇
噓人之前可以先檢驗一下邏輯
※ 編輯: RossRachel (101.10.227.37 臺灣), 09/15/2025 16:03:22
噓
09/15 17:28,
1月前
, 87F
09/15 17:28, 87F
噓
09/15 17:35,
1月前
, 88F
09/15 17:35, 88F
噓
09/16 00:55,
1月前
, 89F
09/16 00:55, 89F
噓
09/16 10:40,
1月前
, 90F
09/16 10:40, 90F
→
09/16 10:40,
1月前
, 91F
09/16 10:40, 91F
提醒你
你的用詞過於激動了
這無助於你的表達
反而會削弱你的理論喔
※ 編輯: RossRachel (101.10.227.37 臺灣), 09/16/2025 11:18:25
推
09/18 09:39,
1月前
, 92F
09/18 09:39, 92F
噓
09/18 16:01,
1月前
, 93F
09/18 16:01, 93F
事前預防勝過於當下的應對與補救
至為何必不檢討過激的
因為過激的人不在這
講再多都只是精神勝利而已
※ 編輯: RossRachel (49.218.89.7 臺灣), 09/18/2025 16:53:32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marriage 近期熱門文章
65
282
PTT兩性男女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