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求助] 老婆的過激反應,突然的炸彈

看板marriage (婚姻)作者 (RossRachel)時間17小時前 (2025/09/11 13:25), 7小時前編輯推噓8(10236)
留言48則, 14人參與, 7小時前最新討論串2/6 (看更多)
若從你的角度出發 小孩並沒有錯 這點你的思維正確 你也察覺老婆的語氣方式 容易把「教育」變成「吵架」 所以你希望透過介入 去阻止並解決衝突 但是問題在於 你的介入方式 是直接「叫停+糾正」老婆 這等於公開挑戰並解構她的權威 對她來說 就不是你在護與教育小孩小孩 而是單純搶著站在情緒制高點在打臉她 她後面那些「被吊起來打」「尊嚴被踩」 說法雖然很誇張 但其實就是在表達 『她覺得被你當場否定』 所以你的問題點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介入時機與方式 你是對事沒錯 但選擇了「當場糾正她」 在她的情緒還沒退燒前 這就像火上澆油 第二:焦點轉移 你原本想「就事論事」 但她感受到的卻是 「你在幫小孩反抗她」 這會讓原本母子之間的火 變成夫妻之間的火 第三:忽略了情境差別 她說「在學校要鎮得住學生」 其實透露出 她把「管教小孩」和「維護權威」混在一起 你如果馬上反駁「這裡不是學校」 雖然邏輯上正確 但對他來說會變成 「你在貶低她的專業」 簡單總結 你的出發點沒錯 但「危機處理」方法不佳 讓太太覺得更孤立、更受攻擊 想像一下 如果換個切入點 不是「老婆停下來!妳誤會了」 而是 「等等,我聽起來有點混亂, 我解釋一下小孩的意思」 可能就不會因為焦點被轉移 而擴散衝突 你若回顧你上一篇文 你被我點出的問題一模一樣 只是換個情境而已 相信下次你的衝突情境 大概也用這樣的模組回你就好 期待你下一次的發文 ※ 引述《reterk (reterk)》之銘言: : 是否同意記者抄文:NO : 晚餐時 : 婆婆(我媽媽)問小孩(國中生),明天幾點會回到家, : 小孩回答四點放學,四點半到家, : 婆婆就接著說,那她就坐五點的火車好了。 : (原由:小孩沒key,婆婆等小孩回家後再離開,週末假日回老家訪友) : 老婆:我會趕四點半回家,您不用為了等小孩改坐五點的火車。 : 婆婆:沒關係啊!回老家後又沒什麼事,不急著坐火車。 : 老婆轉向跟小孩講:你若早點回來就在社區圖書室寫功課等我,為什麼要讓奶奶等 : 小孩:???(一頭霧水) : 老婆開始音調上揚,音量放大:你都只想到自己,沒有為奶奶想,沒有同理心… : 小孩開始反駁模式:我那有??我那裡只想到自己… : 老婆:奶奶本來二點半的火車要改坐五點的,都是為了配合你,你怎麼可以… : 眼見老婆與小朋友開始進入吵架模式,我主動插話阻止。 : 我:老婆,停下來!妳誤會了,這事情,妳不該罵小孩! : 老婆:我那有!他做錯了,我是在教他!! : 我:妳用責罵的口氣教,小孩不會接受,妳們會變成在吵架, : 更何況,這事情,小孩回答四點半到家,有什麼錯? : 他又不知道,奶奶為了他而延後火車班次。 : 老婆:小孩不懂,就是要教啊! : 每次我要教小孩,你就跳出來護著小孩。 : 我插話:我是就事論事… : 老婆:而且,我那有在罵他? : 你總是說我語調急,音量大, : 我不音量大,我在學校怎麼鎮著住小學生? : 你不要認為大家都要溫柔的講話, : 沒有那麼好的… : 我:這裡是家裡,不是妳學校… : 老婆繼續發揮:然後你就罵我! : 你就把我吊起來打,在小孩面前鞭打我, : 就算在學校,我對全班痛罵有錯, : 主任也不會當場阻止我,以維持老師的尊嚴。 : 你這樣直接罵我,以後我怎麼教小孩? : 我:我沒有繩子、沒有碰妳、沒有打妳啊… : 老婆聲淚俱下:你就是在打我,把我的尊嚴往地上踩, : 好!我給跪下,磕頭認錯,我錯了!我錯了! : 我不該罵小孩!這樣可以嗎? : 我嚇到往後再退:我沒碰妳喔,我也沒要妳下跪喔… : 心得: : 上網查查,問問AI,這好像是過激反應? : 一件小事,也能演成哭泣、下跪、磕頭… : 瓊瑤阿姨當年要是把它寫入小說,不知讀者能買單嗎? : 好啦! : 我不知道怎麼辦了? : 願聞高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227.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757568328.A.B6A.html

09/11 14:42, 16小時前 , 1F
他只要講話 結果都是一樣
09/11 14:42, 1F

09/11 14:58, 15小時前 , 2F
他一出聲就會被瘋子老婆罵到狗血淋頭+1
09/11 14:58, 2F

09/11 15:01, 15小時前 , 3F
他怎麼不跟瘋婆子離婚?
09/11 15:01, 3F

09/11 15:25, 15小時前 , 4F
他是故意的阿
09/11 15:25, 4F

09/11 15:33, 15小時前 , 5F
本來就應該制止老婆,女方有問題不趕快處理,還在
09/11 15:33, 5F

09/11 15:33, 15小時前 , 6F
那邊想要維護她的尊嚴?那小孩心理受創誰來維護?
09/11 15:33, 6F

09/11 15:36, 15小時前 , 7F
現在不壓下老婆的氣焰,之後就是等小孩受不了,敢
09/11 15:36, 7F

09/11 15:36, 15小時前 , 8F
挑戰權威時大爆炸,長大離家庭遠遠的,這樣對原po
09/11 15:36, 8F

09/11 15:36, 15小時前 , 9F
比較好嗎
09/11 15:36, 9F
你的想法有幾個盲點 第一個是:錯把「制止」=「公開羞辱」 制止老婆情緒失控並不等於要當場拆她台 在小孩面前直接懟媽媽 孩子看到的不是「爸爸保護我」 而是「爸媽互相攻擊」 反而心理壓力更大。 第二個是:假設尊嚴與小孩心理是零和遊戲 「維護老婆尊嚴 vs 小孩心理受創」 這是錯誤的二選一 實際上可以兼顧的 先安撫小孩 等場面冷卻 再私下和老婆談 這樣小孩心理不會受傷 老婆也不會覺得被踩 第三是:誤導後果 「不壓下老婆,長大小孩會遠離家庭」 這後果說法過於誇飾 孩子真正會想逃離家庭 往往是因為長期看到父母互相衝突 而不是偶爾被媽媽責備

09/11 15:50, 14小時前 , 10F
老師職業的女性就都是這種心態,她最專業,她都是
09/11 15:50, 10F

09/11 15:50, 14小時前 , 11F
對的,容不得你有任何的話語權,殊不知在外面的社會
09/11 15:50, 11F

09/11 15:50, 14小時前 , 12F
,才是最現實的情況,但她們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09/11 15:50, 12F
※ 編輯: RossRachel (101.10.227.37 臺灣), 09/11/2025 16:53:37

09/11 17:09, 13小時前 , 13F
我之前有看過爸爸直接在小孩面前說媽媽管教方式不對
09/11 17:09, 13F

09/11 17:09, 13小時前 , 14F
的,結果就是小孩之後被媽媽罵就會去找爸爸,爸爸又
09/11 17:09, 14F

09/11 17:09, 13小時前 , 15F
直接在小孩面前說媽媽的不是,媽媽覺得孤立無援跟小
09/11 17:09, 15F

09/11 17:09, 13小時前 , 16F
孩的距離又越來越遠。
09/11 17:09, 16F

09/11 17:15, 13小時前 , 17F
如果媽媽罵小孩無法讓小孩信服,那被小孩疏遠不是
09/11 17:15, 17F

09/11 17:15, 13小時前 , 18F
很合理?父母同一陣線不是永遠大於是非對錯
09/11 17:15, 18F

09/11 17:17, 13小時前 , 19F
推10樓,女的有病每天相處還要分析一堆+自我反省會
09/11 17:17, 19F

09/11 17:17, 13小時前 , 20F
不會太累了啊
09/11 17:17, 20F

09/11 17:30, 13小時前 , 21F
然後小孩不是白癡,而且都國中生了,自己不會有對
09/11 17:30, 21F

09/11 17:30, 13小時前 , 22F
錯的判斷?不會覺得被冤枉?什麼小孩討厭家裡衝突
09/11 17:30, 22F

09/11 17:30, 13小時前 , 23F
,現在看起來遠離媽媽是必然的,就看爸爸這邊要不
09/11 17:30, 23F

09/11 17:30, 13小時前 , 24F
要讓小孩原因親近了
09/11 17:30, 24F

09/11 17:32, 13小時前 , 25F
小孩因為父母長期衝突會離家,這種情況是父母雙方
09/11 17:32, 25F

09/11 17:32, 13小時前 , 26F
都沒有讓小孩感受被支持,而不是父母衝突本身。一
09/11 17:32, 26F

09/11 17:32, 13小時前 , 27F
方精神虐待,另一方努力幫助,小孩是會有感覺的
09/11 17:32, 27F
「遠離媽媽是必然」 是過於誇飾的推論 研究顯示 孩子通常會渴望與父母雙方維持關係 影響關鍵不是「被責罵」 而是父母是否能在事後修復 所以重點不是「立刻壓下媽媽」 而是「事後協助母子修復」 支持小孩不等於就一定要當下拆台 把「小孩要感到被支持」 等同於「一定要當場制止媽媽」 事實上 小孩感到被支持的方法有很多 事後陪伴、私下解釋、轉移話題… 都比當場衝突更有效 最後你單邊責任推給爸爸 把小孩未來心理狀況完全壓爸爸身上 這忽略了母親的角色 也忽略了家庭是互動系統 爸媽都有責任 不是爸爸當場「拆台」 就能解決一切

09/11 17:37, 13小時前 , 28F
我覺得元PO沒錯的那麼嚴重啦,老婆已經變成無道理的
09/11 17:37, 28F

09/11 17:37, 13小時前 , 29F
一方在傷害小孩了,應該進快制止,不該等到傷害結束
09/11 17:37, 29F
※ 編輯: RossRachel (101.10.227.37 臺灣), 09/11/2025 17:52:38

09/11 18:37, 12小時前 , 30F
推這篇
09/11 18:37, 30F

09/11 19:32, 11小時前 , 31F
過於理想與幻想。小孩受到不合理指責的傷害已經造
09/11 19:32, 31F

09/11 19:32, 11小時前 , 32F
成了,在她最無助的時候,不立刻給予支持,談事後
09/11 19:32, 32F

09/11 19:32, 11小時前 , 33F
修復彌補不過是另一種威權霸凌的幻術,她已經習得無
09/11 19:32, 33F

09/11 19:32, 11小時前 , 34F
助了。
09/11 19:32, 34F
你的主張有幾個盲點 第一:忽略家庭系統的複雜性 你假設「當下支持小孩」就是唯一正解 但實際上 如果當場公開對立 孩子雖暫時被保護 卻會更深刻感受到父母衝突 反而造成雙重創傷。 家庭教育並不是著重在解決單一事件 而是長期模式 一次衝突如何處理 會影響孩子對「爸媽關係」的安全感 第二:支持孩子不一定要當場否定另一方 支持孩子也可以透過 「轉移焦點、情緒安撫、後續陪伴」 來達成 不必靠「立刻打臉太太」才能做到 第三:過度放大單一事件的傷害 你認為一次「不合理指責」 會立刻讓孩子習得無助 但發展心理學上 孩子的心理韌性取決於長期環境 而不是單一衝突事件 關鍵是父母之後能否調整互動模式 而不是糾結某一次「沒立刻制止」 第四:忽略伴侶尊嚴與教育一致性 如果爸爸每次都「立刻替孩子擋下媽媽」 久而久之孩子會把「媽媽」視為壞人 「爸爸」視為救星,形成偏差依附 教養不是比誰先出手 而是維持父母教養的一致性

09/11 20:02, 10小時前 , 35F
你是把他當練習題膩XD
09/11 20:02, 35F
是啊,我躍躍欲試 ※ 編輯: RossRachel (114.36.217.221 臺灣), 09/11/2025 20:20:58

09/11 20:20, 10小時前 , 36F
現在覺得他發文是在舒壓,可能把這過程當成治療流程
09/11 20:20, 36F

09/11 20:20, 10小時前 , 37F
吧!但推你的換位思考
09/11 20:20, 37F

09/11 21:30, 9小時前 , 38F
推認真回。這篇可以改善原PO的問題,但人家有沒有
09/11 21:30, 38F

09/11 21:30, 9小時前 , 39F
想看,就是另一回事了. XD
09/11 21:30, 39F

09/11 22:43, 8小時前 , 40F
冰凍三尺已非一日之寒,忽略家庭系統複雜性與慣性
09/11 22:43, 40F

09/11 22:43, 8小時前 , 41F
對小孩影響的人恐怕是你。你可能成長在幸福家庭,才
09/11 22:43, 41F

09/11 22:43, 8小時前 , 42F
會輕率以為這是獨立單一事件,事後補救就好,這種
09/11 22:43, 42F

09/11 22:43, 8小時前 , 43F
樂觀的話。苦主夫妻顯然長期毫無意識、無能也無意
09/11 22:43, 43F

09/11 22:43, 8小時前 , 44F
改善小孩的成長環境,只能祝福小孩長大自己尋求妥
09/11 22:43, 44F

09/11 22:43, 8小時前 , 45F
善的治癒途徑。
09/11 22:43, 45F
你的言論又有盲點了 第一:過度推論 你把某一次處理方式 放大成整個夫妻 「無意願也無能力改善」 我個人不愛考古別人舊文 不幫別人翻舊帳來擴散衝突 而父母在學習教養的過程中 常常是「事件驅動」的學習 一次挫折才會觸發改變 第二:忽略家庭變化的可能性 你假設「系統有慣性故障→一定持續惡化」 但心理學、家庭治療都強調 覺察本身就是轉折點 也就是說 就算之前累積了問題 只要現在有人開始反思 系統仍有可能轉向 第三:情緒化的「祝福論」是消極結論 你最後說 「只能祝福小孩長大後自我治癒」 實際上是一種放棄立場 也沒有為自己的主張提出利基點 真正建設性的觀點 應該是「現在仍有調整空間」 第四:邏輯陷阱 你說 「可能我是幸福家庭長大的,所以才會樂觀」 這是典型的人身謬論 而非針對事件本身的邏輯 是否能改善問題 不取決於我背景如何 而是取決於父母 是否能在衝突後找到修復途徑 如果你也沒有有效方法 那就別急著否定別人 順便幫別人扣帽子 ※ 編輯: RossRachel (114.36.217.221 臺灣), 09/11/2025 23:04:58

09/11 22:57, 7小時前 , 46F
如果無涉小孩,我不會回這麼多。關係和諧的夫妻理
09/11 22:57, 46F

09/11 22:57, 7小時前 , 47F
智處事,偶有龃龉,仍可有守有節,對小孩的影響自然
09/11 22:57, 47F

09/11 22:57, 7小時前 , 48F
往所謂培養韌性的方向發展。但這對夫妻?
09/11 22:57, 48F
文章代碼(AID): #1embr8jg (marriage)
文章代碼(AID): #1embr8jg (marri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