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路西法效應

看板MenTalk (男人話題)作者 (此心安處是吾鄉)時間13年前 (2012/05/31 15:58), 編輯推噓5(5018)
留言23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kiddingsa (立志成為廢文大師)》之銘言: : 原文恕刪, : 把這個效應的介紹簡化一下: : 路西法效應: : 以曾為天使之首,卻因傲慢不敬神而墮落的墮天使-路西法為名, : 指的是人會因環境所賦予的職位 權力 地位 : 而做出在正常環境中 不會產生的「反人性舉動」 : 的一種心理效應。 比較準確的講法是: 人的行為是可以受到環境操弄。 舉個例: 他們那年代的心理學家特別愛做實驗 有天有個心理學家故意找來一群受試者 分別是一般民眾跟修道院進修的神職人員 要求他們在不同時間內到達一個會場 在到達會場的路上,心理學家安插一個人 那個人發生了些情況需要幫助 看誰會停下來幫那位需要幫助的人 大家猜誰會留下來呢? : 而史丹佛監獄實驗之所以有名, : 是因為這個實驗的受試者為史丹佛大學的學生。 : 這群人教育水準&理性判斷能力應是遠甚於一般人的, : 但在封閉的環境之中,卻跟隨著自己的腳色, : 作出了違反人性的虐待行為, : 證明了「理性人也會在環境壓力的驅使下做出不理性的行為」 : 這個與常識相去甚遠的狀況。 : 服過役的中華民國的男性國民想必能皆能對此效應有很深刻的體會: : 換位置換腦袋 : 學長學弟制 : 擺老擺爛 : 在封閉環境中 帶上職階的假面 跟隨組織的規則而遺忘自己的人性 就是這樣 : 各位可從從上面的例子了解到, : 在封閉的階層體制中,此效應非常顯著, 再舉一個類似露西法效應的例 這群心理學家真的很愛做這種心理實驗 某天某教授找了一些人,讓他們執行「電擊測驗」 實驗過程中,教授跟他的學生們不停地要求受試者增加電擊的強度 當然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電擊, 房間另一端是教授的另一群學生偽裝成被電的人,隨著暗號發出被電的動作 被電的哀號聲是錄音所產生,不過這些不會被受試者知道 大家猜猜最後受試者是否有在人體可忍受的電極強度停止按鈕呢? : 但網路則否。 : 雖說在選擇扮演的腳色後,會受這個腳色應有的環境壓力所限制, : 但在網路上,這個過程可以一次次的再開, : 在一個版玩爛了,可以換個版繼續玩; : 今天在M板當人渣,明天在W版當聖人也是可以的, : 是以此效應並不顯著。 : 但,少數在網路上很執著於自己腳色應該如何如何 : 且會一再的對他人宣傳 強化自己信念的人例外..... 請不要前面講了一堆正確的話,後面就接似是而非的言論好嗎 網路上這種效應更明顯 因為有所謂的「遮蔽效應」 當一群人不知道其真實的姓名跟身分後 更容易做出犯法違紀的事 所以我在網路上看到有誰在亂屁(也就是沒料還硬要現)自己啥豐功偉業 心情好就笑笑,心情不好就開始對他的文章進行拆台 人性是如何?本惡本善? 我只知道會幫助人的不是修道院的神職人員們 而是比較有充裕時間到達會場的那群人 而在電擊實驗中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服從實驗者的意思 按到了最後一顆按鈕 你給予了某人一種環境 他就可以做出很多或許他自己都意料不到的事 而且還難以自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83.88

05/31 16:00, , 1F
還好我早就知道這個道理 給了我自己覺得應該要的一個環境
05/31 16:00, 1F

05/31 16:01, , 2F
個人認為這效應裡最重要的並非「環境」 而是「職位」
05/31 16:01, 2F

05/31 16:02, , 3F
也就是「人所扮演的腳色」
05/31 16:02, 3F
那就是包括在「環境」之內呀 = = 如果Z學者沒有刻意將實驗弄到學校地下室,造出一個真的跟監獄一樣的情境 實驗效果鐵定沒有那麼好 回應你的這段文: 「最後 由於我是自軍事研究啃到這些東西的 故恕我無法切確地回答「以環境最重要因素的」心理學效應為何 有可能是破窗效應 以上」 你仔細觀察跳樓現場,如果要自殺的人是在五樓以下(看得清楚臉孔),且人也沒很多 大家可能會勸想跳樓的人離開危險的地方 但如果是在看不清臉孔的高樓,過半小時或一小時 你就可以聽到有人叫自殺者快點跳了 如果現在給你一個職務,說你是皇帝 你會認真去做嗎? 假如沒有適當情境,根本不會有那感覺跟動機去執行 給予角色很重要,但這是包括在「環境」這變因裡面

05/31 16:45, , 4F
環境是被動的 但腳色是主動的 且兩者分屬不同的格
05/31 16:45, 4F

05/31 16:46, , 5F
不可混為一談
05/31 16:46, 5F
......... 請問你是要拿國文來講心理學嗎 =___________=

05/31 16:47, , 6F
心理學中指涉「行為對象」的方式意外的適合用文法來解釋
05/31 16:47, 6F
那我也坦白地一點跟你說 Z教授要做的就是環境會對人的影響 角色只是為了執行所做的分類 角色的互動就會產生環境的效果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是環境、人之間的互動所帶來的心理學效果 不是單純專注於角色

05/31 16:49, , 7F
有了 簡單的說法就是5W1H
05/31 16:49, 7F

05/31 16:50, , 8F
不 腳色間的施受關係若不存 整個效應也就不存在了
05/31 16:50, 8F
^^^^^^^^ 這就是「人的互動」、「環境因素」呀

05/31 16:51, , 9F
你可以自己畫個效應模型看看
05/31 16:51, 9F

05/31 16:52, , 10F
施受關係怎會是環境因素 = ="
05/31 16:52, 10F

05/31 16:54, , 11F
我也是學這個 但我覺得跟環境不是最重要的關鍵耶
05/31 16:54, 11F

05/31 16:54, , 12F
我也懶的說了 你對環境&腳色的基本定義 問題很大
05/31 16:54, 12F
回L大 我剛才指的環境就包括了環境跟角色身分的部分 有人偏偏要用國文來跟我分析:環境是被動、角色是主動 = =

05/31 16:56, , 13F
電擊實驗跟環境沒有關係 而是"實驗者的權威"有關
05/31 16:56, 13F

05/31 16:57, , 14F
監獄實驗跟環境沒有特別有關 跟"去個人化"有關
05/31 16:57, 14F

05/31 16:57, , 15F
監獄實驗的每個人都戴上頭套 認不出誰是誰
05/31 16:57, 15F

05/31 16:59, , 16F
國文裡沒有這種東西= = 這叫語法學...
05/31 16:59, 16F

05/31 16:59, , 17F
因此自己做的是和自己沒有很大關聯 而可以減少負責
05/31 16:59, 17F

05/31 16:59, , 18F
來試著解套一下好了: 你所指的環境是指「集體所構成的
05/31 16:59, 18F

05/31 16:59, , 19F
因此會做出平常自己不敢做的事情
05/31 16:59, 19F

05/31 17:01, , 20F
社會條件,代表物理上&心理上的的限制」 這樣
05/31 17:01, 20F
感謝解釋 我要講的環境就是這個 人是專指受試者本身 其他因素皆算環境 最後看的是結果 ※ 編輯: success0409 來自: 59.112.83.88 (05/31 17:02)

05/31 17:01, , 21F
故能同時指涉空間上的「環境」與集體中的「腳色」
05/31 17:01, 21F

05/31 17:04, , 22F
語意混雜總是阻礙討論的進行(攤手) 很高興我們有共識了
05/31 17:04, 22F
※ 編輯: success0409 來自: 59.112.83.88 (05/31 17:33)

05/31 23:57, , 23F
人會把自己套入刻板印象
05/31 23:57, 23F
文章代碼(AID): #1FnoIlHc (MenTal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4 篇):
文章代碼(AID): #1FnoIlHc (Men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