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一個人離不開被支配的關係 常見的誤解

看板Boy-Girl (男女)作者 (尼特學研究者)時間2小時前 (2025/11/28 13:55), 編輯推噓3(305)
留言8則, 5人參與, 7分鐘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既然你設立了一個假設模型, 那就要試著去驗證, 看能否套用於各種情境。 剛好我這邊, 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 小明就讀頂尖大學理工科系, 後來休學說要轉換跑道, 準備精算師考試, 中間有嘗試過拍影片當網紅, 也試著找家教兼職。 但10多年過去, 小明將近40歲了, 依然無法經濟獨立, 人生未曾完全脫離父母支配, 生活費用要仰仗原生家庭。 請用你的模型來推演: 1. 小明長期無業在家, 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 如果是, 形成的原因為何? 2. 依照你的理論, 安全感建立於人格或關係之上, 請問將近40歲的他, 要如何構築自己的成熟人格, 或者建立自己的重要關係, 藉此取得安全感? 3. 「成熟人格」和「重要關係」, 這兩個要素和安全感是單向因果嗎? 或者可能形成複利循環? 越成熟的人格, 越容易得到安全感; 而越強的安全感, 也越能夠促進人格成熟。 反之亦然。 如果以上3點都不能很好的解釋, 那你的理論可能就不是那麼通用了。 ※ 引述《TKB5566 (= =)》之銘言: : 最近有段話十分流行: : 某人無法脫離支配型伴侶,是因為這個人可以從伴侶中獲得某種好處 : 某子女晚輩無法脫離支配型父母,是因為子女可以從父母中獲得某種好處 : XX無法脫離支配型YY,精神分析領域認為這是因為XX可以從中獲得某種好處...... : 這段話乍聽之下似乎合理 畢竟一般人都會覺得 那個人會那樣做 一定是那樣有好處嘛 : 如果只有壞處 那怎麼可能不直接遠離呢? : 因此 這樣的論調十分流行 人們常常用這論調 譴責受害者的問題 : 根本就是受害者自己造成的 是受害者的錯不是加害者的錯...... : 然而 : 這樣的論調 存在著一個重大錯誤 : 首先要先從人性來分析: : 演化心理學認為 人性對於安全感的渴望 明顯大於對自由的渴望 : 因為在遠古時期 人們能夠安全的存活下來 比起自由自在但是不安全的處境要好太多了 : 也就是說 不管是什麼樣的人 如果今天 安全感跟自由只能二選一的話 : 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前者 : 除非這個人已經先有安全感 也能持續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 這時這個人才有多餘心思來追求自由 : 也就是說 一個人不可能在尚未有安全感之時 就直接去追求自由 : 那麼 持續穩定的安全感 該如何取得呢? : 一種方式就是透過重要關係來取得 : 比方說透過原生家庭 伴侶 或著某個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來取得 : 另一種方式 就是透過自身的成熟人格來取得 : 然而 一個人要發展出成熟人格是需要漫長的時間的 : 因為人格不是知識不是技巧 他是一個人漫長人生經驗下的加總結果 : 這意味著 人格無法直接被教導 : 一個人要提升自身人格 只能透過不斷的自我覺察來意識到自身人格不足 : 並願意承認自身人格確有不足之處 進而找方法改進 那人格才有成長的可能 : 但是 自我覺察跟承認自身人格不足 甚至願意花漫長的時間來成長 都不是容易能做到的 : 因此 絕大部分人取得安全感的方式 只能是從前者來了 : 這就為支配型伴侶 支配型父母來支配他者 奠定基礎 : ------------------------------------------------ : 既然人性 必然將「取得安全感」作為重要目標 : 那萬一 某個人的安全感 就來自支配型人物呢? : 一旦某個人 將安全感的來源跟支配型人物綁定起來 甚至認為安全感只能靠這樣的人物 : 來獲得 : 比方說希望支配型伴侶的認可 稱讚 認為這種伴侶的認可認同非常重要 : 沒了這種認同 整個人就要喪失安全感 要垮掉的程度 : 這樣的話 這個人其實就會變成 內心十分痛苦 但是因為沒有其他獲得安全感的方式 : 就算痛苦也只能繼續隱忍 : 也就是說 這個人完全不是因為 喜歡被支配而跟支配者在一起 : 而是因為他相信 獲得安全感的方式 沒有更好的 他認為自己是沒有選擇的 : 就算當今心理學 反覆強調「人都是有選擇的」也毫無意義 : 因為「人都是有選擇的」這句話要成立 其實也是有前提的 : 前提就是 一個人的人格強度 強到可以承受做出選擇後的後果 : 也就是說 沒有夠強的人格 沒有足夠的心理肌肉 你根本就無法做出選擇 : 這樣看來 遲遲無法脫離被支配的關係的人們 完全不是因為他們「想要」「喜歡」這樣 : 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對應的心理肌肉 : ------------------------------------------ : 因此 : XX無法脫離支配型YY,是因為XX可以從中獲得某種好處 : 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根本完全說不通 : 那麼 為何這種論調 當今卻十分流行?? : 很簡單 因為這種話 直接就把常見但複雜的人際關係困境 通通推給是受害者造成的 : 這樣多數人就從「好像是加害者的錯但我無法應對」困境中解套 : 心理上就不用繼續面對加害者了 : 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防衛機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95.2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764309315.A.3C5.html

11/28 14:48, 1小時前 , 1F

11/28 15:09, 59分鐘前 , 2F
該處理的都有在處理
11/28 15:09, 2F

11/28 15:30, 38分鐘前 , 3F
E哥,沒圖沒真相捏
11/28 15:30, 3F

11/28 15:59, 9分鐘前 , 4F
原來原PO是E哥 失敬失敬 E哥可是精神科醫師 我怎麼
11/28 15:59, 4F

11/28 15:59, 9分鐘前 , 5F
敢在精神科醫師面前賣弄呢
11/28 15:59, 5F

11/28 16:00, 8分鐘前 , 6F
樓上到底在急什麼… 醫哥分析完勝率這麼高肯定會提
11/28 16:00, 6F

11/28 16:00, 8分鐘前 , 7F
告的,我們就靜靜等待三聯單出來就好了好嗎
11/28 16:00, 7F

11/28 16:01, 7分鐘前 , 8F
樓上的意思 我會被他告??
11/28 16:01, 8F
文章代碼(AID): #1fAJb3F5 (Boy-Girl)
文章代碼(AID): #1fAJb3F5 (Boy-Gi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