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喪偶爸爸們都還好嗎
當摯愛的伴侶意外離世了,後來的人生,你過得怎麼樣呢?
身為一位父兼母職的男人,是否也承擔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壓力而無處訴說?
【招募邀請函】
我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生
目前在王玉珍教授的指導下進行碩士論文的研究
研究主題為「非預期喪偶親職男性哀傷經驗研究」
希望能夠探討臺灣親職男性經歷非預期喪偶的哀傷經驗
以及理解性別和親職角色在哀傷經驗中的影響。
【研究邀請對象】
1.現年30-65歲之男性,經歷配偶因非預期因素逝世距今逾一年以上。
而此非預期逝世,可能是因事故、自然災害或突發性疾病等,無從預先得知或能有心理準備之因素。
2.喪偶期間擔任子女主要照顧者,且於其後持續養育子女和進行親職責任。
3.有意願回顧非預期喪偶經驗,自評當前身心狀況穩定,
且認為分享此段經驗不致引發身心不適。
4.同意訪談過程中進行錄音,並於訪談結束後協助逐字稿內容確認與研究結果的檢核。
【研究進行方式】
本研究於倫理審查通過後開始招募受訪者,
並於2025年06月30日前完成招募3-6名研究招募對象,
及後續電話初訪、實體研究訪談以及研究資料檢核。
【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f1ii8MNrbpSwuHSx5
【研究者聯絡資訊】
電子郵件:yushing912@gmail.com
若對研究有興趣或有任何疑問,歡迎與我聯絡!
.
最後,想跟你分享我在整理國內外研究時讀到的一篇研究,
也希望能讓你知道,這世界依然有人好希望能聽見與接住你的喪偶之痛。
「當一個男人失去了他最愛的伴侶,他還是原本的自己嗎?」
Howell(2013)在他的研究中分享了一位喪偶男性的心聲:
「我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人。」這不只是悲傷,而是一種深刻的身份動搖。
.
「我很想哭,但我不敢。」研究指出,許多喪偶男性會因以下原因壓抑悲傷:
●「男人應該堅強」 —— 從小被教育「男兒有淚不輕彈」,讓他們害怕示弱。
●「我不想讓孩子擔心」 —— 當父親的角色讓他們覺得自己必須堅持下去。
●「我不知道該怎麼說」 —— 很多男性不習慣用語言表達情緒,只能悶在心裡。
但事實上,允許自己悲傷,並不代表軟弱,而是一種療癒的開始。
.
請給我與這個研究一個機會,讓我能夠透過你的經驗與敘說,
為同在喪親與喪偶之路上的我們,開創更多能夠好好談論與接住傷痛的空間。
謝謝你們。歡迎報名研究,或與我聯繫!
若你願意,也非常歡迎你直接將此訊息分享給你身旁的喪偶友人或家人。
讓他們知道,你在乎他們、你關心著他們的心情與經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2.53.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ingle/M.1742275214.A.734.html
single 近期熱門文章
6
10
PTT兩性男女區 即時熱門文章
6
11
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