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求助] 到底什麼叫同理心

看板marriage (婚姻)作者 (同理心5566)時間10月前 (2024/05/13 13:08), 10月前編輯推噓4(404)
留言8則, 5人參與, 10月前最新討論串3/6 (看更多)
本同理心56應該最有資格討論這個議題 首先先看看Wiki的定義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pp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thiu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Zinc 這幾種元素應該都是日常會碰到的 要有同理心 就記得多多使用這些元素製成的物品 這樣應該就能同理心充滿 ※ 引述《jkn861 (jkn)》之銘言: : 感謝各位板友回覆,我都有看到,我會再想想該怎麼做 : 為避免過度聚焦事件本身, 模糊一下說明 : 是否同意記者抄文:NO : 太太: 你A事情沒有做好, 我覺得很難過 : 先生: 好, 我知道了, 會做改善 : 一段時間後 : 太太: 我上次不是說你A事情沒做好嗎? 為什麼A-2事情還是這樣? : 先生: 我改善了A-1事情, 原來妳還有A-2的部分, 抱歉我沒理解到, 之後我會再改善 : 太太: 你太過分了, 很沒同理心 : 先生是比較被動的人, 通常說一動作一動, 實在不能理解同理心是什麼, 能請大家建議嗎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Google Pixel 4 XL. 至於你說的這些東西 其實就不叫同理心啊 本56對下屬下達命令 說你要做A事情 下屬99.999987%只會做你交代的A事情 A-1 A-2 A-3 A-4 通常都不會去做 事實上就算原本A的部分 也不一定會按照你的意思完成 所以下屬的東西做完你要再看過一次 跟他說你要針對1 2 3 4 點進行改進 他們做完的結果通常又有99.9987%不會合你的意 所以你要看過一遍然後再跟他們溝通 針對原本1 2 3 4 點進行第二輪改進 然後原本你沒想到過的問題 5 6 7 8點 會跑出來然後也要繼續修正 通常一件事情少說要來回個3~5次才能有差強人意的結果 如果是菜鳥新手 案子比較大 那麼來回1X輪 甚至更多輪 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基本上這種事情跟同理心沒啥關係 就只是單純每個人想東西的方式不同 所以來回溝通跟討論是必經的過程 本同理心專家不認為這個案子是同理心 反而只是已經預設先生要會讀心術 因此把正常夫妻溝通的過程視為先生的缺點 但是讀心本來就不是夫妻任何一方的義務 夫妻的默契就是要在不斷的溝通與討論中培養 本56不會認為下屬要讀懂本56在想啥 所以會願意花大量的時間跟下屬溝通 確定事情有在正確的軌道上 就算下屬搞不清楚...也不會覺得他沒有同理心 所以不太懂為啥這種時候就要拿莫名其妙的同理心帽子 戴在老公的頭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5.193.157.211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715576882.A.F77.html ※ 編輯: CuLiZn5566 (185.193.157.211 美國), 05/13/2024 13:09:35

05/13 13:12, 10月前 , 1F
如果是看原文,而不是修文替換成代號,我滿能體會
05/13 13:12, 1F

05/13 13:12, 10月前 , 2F
女方的怒點
05/13 13:12, 2F
問題是這就是溝通的一環啊 感覺是雙方對於溝通這件事情的態度 不太一致 接受認知不同是常態 需要大量的溝通是正常行為 而不是預設自己表達能力出眾 預設大家都是讀心專家 這樣的事情碰到比較能雲淡風輕一點 ※ 編輯: CuLiZn5566 (185.193.157.211 美國), 05/13/2024 13:22:51

05/13 13:30, 10月前 , 3F
無關被動/不被動
05/13 13:30, 3F

05/13 13:30, 10月前 , 4F
是否同一頻道上? 要求對方要會通靈XD
05/13 13:30, 4F

05/13 14:22, 10月前 , 5F
這麼點事情緒不能自己消化還要放出來 也真夠雷的
05/13 14:22, 5F

05/13 15:27, 10月前 , 6F
就無關代號,用激問的方式批評對方本來就很挑釁
05/13 15:27, 6F

05/13 15:27, 10月前 , 7F
這同理心的意思實際上就是你必須負責讀到我的內心話
05/13 15:27, 7F

05/13 16:40, 10月前 , 8F
是同理心無誤 男方要同意理解女方所有的想法並完成
05/13 16:40, 8F
文章代碼(AID): #1cGQ0ozt (marriage)
文章代碼(AID): #1cGQ0ozt (marri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