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求助] 選擇國小的爭執
國中國小有沒有差異呢?
剛好親戚小孩這幾年遇到
分享一下
國小唸一個不到10人的班級
說好聽點是客制化教學
說難聽點就是都在玩
學習的過程也是先他律而後自律的
沒有被強迫學到一定程度
要怎麼在之後自己學習的時候獲得成長而感到快樂
當然現在更多的是過度的學習 導致學習的動機都被消磨
只能說過猶不及
總之那個親戚小孩被客制化快樂學習的結果
就是國小幾乎都沒學好
國小畢業連A到Z 99乘法都不太熟
結果畢業後一開始不信邪還繼續念當地的偏鄉國中
一開始還誇自己小孩上國中後開竅
成績變得很好
校排都前3名 班排第妥妥第一
認真了解了一下 同年級也才30幾個 分2班
結果第一次大範圍模擬考出來後
沒錯 還是全班第一
但4B1C而已
4B1C啊各位
這親戚這下才急了
到處問我們幾個住市區的親戚要轉學掛戶籍
轉到市區學校後
其實也不是什麼大都市 就地區型大學校
一個年級20幾班 每班30個左右
第一次段考出來直接班排2X名
心態崩潰
正式進入叛逆期
先是吵不想晚自習 不想補習之類
然後長缺 中輟 逃課 交壞朋友就開始了
最近一次聽到好像是偷騎機車摔車住院
小孩的學習過程中
當然家長的陪伴很重要
但國小國中正是家人影響力變小
同儕影響力變大的時候
環境選好也很重要欸
我是覺得啦
一開始要唸小學校是可以
不過 家長可以去要一些其他學校的段考考卷
有空讓小孩寫一下 看看學習有沒有差距
然後多花時間關注孩子的言行舉止
也不是什麼都可以快樂就好
不好的朋友 不好的習慣 不當的行為
都要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競爭也是
越快樂的地方的確越沒競爭
壓力或許或比較小
但這個社會是需要競爭的啊
不適度先接觸競爭壓力
等到突然從完全無壓力環境塞到高壓環境
那還不崩壞?
就像我那個親戚小孩一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192.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665643456.A.A3F.html
→
10/13 14:55,
2年前
, 1F
10/13 14:55, 1F
我對直潭是怎樣的學校是不清楚
但如果不是很偏僻
卻搞到只剩下一個班
那就要去思考一下
班級學生和其家長的組成如何
是什麼原因讓學生越來越少?
又
是怎樣的家長會選擇讓小孩繼續唸這樣的學校?
可能原因很多
但多半不會是辦學優良
教學成效卓越
也不會是
家長支持校方辦學
家長積極參與校方教學 配合度高
這種原因造成的
也就是
就客觀上攤開來說
小校學生變少
最多就是中性因素導致
例如 交通不便、少子化這種中性因素
但大有可能是因為負面因素
如學生素質不佳 教學成效不彰等
而大校學生多
最少就是中性因素導致
例如 交通便利 課後補習銜接容易 等
但卻有更可能是有許多正向因素
如教育資源豐富 教學正常化 設備優良等
學生少 最好就是中性因素導致 但可能有負面因素
學生多 最差就是中性因素導致 但可能有正向因素
別的都不看 光用機率選
我也會想選學生比較多的學校
推
10/13 15:13,
2年前
, 2F
10/13 15:13, 2F
→
10/13 15:13,
2年前
, 3F
10/13 15:13, 3F
推
10/13 15:22,
2年前
, 4F
10/13 15:22, 4F
→
10/13 15:22,
2年前
, 5F
10/13 15:22, 5F
→
10/13 15:24,
2年前
, 6F
10/13 15:24, 6F
→
10/13 15:24,
2年前
, 7F
10/13 15:24, 7F
→
10/13 15:24,
2年前
, 8F
10/13 15:24, 8F
推
10/13 15:29,
2年前
, 9F
10/13 15:29, 9F
→
10/13 15:29,
2年前
, 10F
10/13 15:29, 10F
→
10/13 15:29,
2年前
, 11F
10/13 15:29, 11F
就算家長都願意花時間好好的顧小孩好了
還是要考量學校他遇到的同學是怎樣的同學
大學校誠然也有壞學生 但好學生很多 也是能成群來往
小學校當然也有好學生 但多半就是少數那幾個
不然就像我親戚小孩 在小學校成績稱王
到了大一點的學校才發現是中後段
推
10/13 16:05,
2年前
, 12F
10/13 16:05, 12F
→
10/13 16:17,
2年前
, 13F
10/13 16:17, 13F
→
10/13 16:17,
2年前
, 14F
10/13 16:17, 14F
→
10/13 16:17,
2年前
, 15F
10/13 16:17, 15F
→
10/13 16:30,
2年前
, 16F
10/13 16:30, 16F
→
10/13 16:36,
2年前
, 17F
10/13 16:36, 17F
→
10/13 16:37,
2年前
, 18F
10/13 16:37, 18F
→
10/13 16:37,
2年前
, 19F
10/13 16:37, 19F
→
10/13 16:38,
2年前
, 20F
10/13 16:38, 20F
→
10/13 16:38,
2年前
, 21F
10/13 16:38, 21F
→
10/13 16:39,
2年前
, 22F
10/13 16:39, 22F
→
10/13 16:40,
2年前
, 23F
10/13 16:40, 23F
→
10/13 16:41,
2年前
, 24F
10/13 16:41, 24F
→
10/13 16:41,
2年前
, 25F
10/13 16:41, 25F
→
10/13 16:43,
2年前
, 26F
10/13 16:43, 26F
→
10/13 16:43,
2年前
, 27F
10/13 16:43, 27F
→
10/13 16:44,
2年前
, 28F
10/13 16:44, 28F
→
10/13 16:46,
2年前
, 29F
10/13 16:46, 29F
很不幸的是 現在的教育現況的確是這樣
從高中 大學以後更明顯
成績好的學生多半來自於越都市的學校
而成績不好的學生 多半來自於偏鄉
但這牽涉的因素很多
有文化不利 經濟不利 家庭管教不利等
甚至已經不是小孩的素質問題了
這已經變成沉痾無解的問題
沒看高中升學制度早早直接針對這件事弄出繁星計畫
也就是這是一個系統的問題
用一樣的試題已經無法測出孩子的素質
必須要直接給予偏鄉 小校考試外制度上的優待
→
10/13 18:45,
2年前
, 30F
10/13 18:45, 30F
→
10/13 18:45,
2年前
, 31F
10/13 18:45, 31F
→
10/13 18:46,
2年前
, 32F
10/13 18:46, 32F
噓
10/13 18:56,
2年前
, 33F
10/13 18:56, 33F
→
10/13 20:52,
2年前
, 34F
10/13 20:52, 34F
→
10/13 20:52,
2年前
, 35F
10/13 20:52, 35F
其實去學校念書 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啊
如果只是想學待人接物的道理
就沒有一定要去學校的道理了
直接提早跟著家長進社會學就好
→
10/13 21:08,
2年前
, 36F
10/13 21:08, 36F
→
10/13 21:09,
2年前
, 37F
10/13 21:09, 37F
推
10/13 21:47,
2年前
, 38F
10/13 21:47, 38F
→
10/13 21:47,
2年前
, 39F
10/13 21:47, 39F
→
10/13 21:48,
2年前
, 40F
10/13 21:48, 40F
→
10/13 21:48,
2年前
, 41F
10/13 21:48, 41F
推
10/13 21:51,
2年前
, 42F
10/13 21:51, 42F
→
10/13 21:51,
2年前
, 43F
10/13 21:51, 43F
→
10/13 21:51,
2年前
, 44F
10/13 21:51, 44F
→
10/13 23:06,
2年前
, 45F
10/13 23:06, 45F
→
10/13 23:06,
2年前
, 46F
10/13 23:06, 46F
→
10/13 23:06,
2年前
, 47F
10/13 23:06, 47F
→
10/13 23:06,
2年前
, 48F
10/13 23:06, 48F
所以他家長一開始也以為小孩開竅了
我也認同你說的培養受挫的韌性和學習習慣比較重要
但如果國小就已經很快樂的成長
上了國中發現大家底子都很穩固 自己跟不太上
多半就直接趴睡三年了
其實過猶不及
過早或太過壓迫強逼學生學習大量知識固然會讓小孩失去學習動機
但給予不貼近現實的快樂 也不利於未來學習階段的習慣建立
推
10/13 23:06,
2年前
, 49F
10/13 23:06, 49F
→
10/13 23:07,
2年前
, 50F
10/13 23:07, 50F
推
10/13 23:09,
2年前
, 51F
10/13 23:09, 51F
就是以機率來看而已
畢竟不認識網友的小孩情況和學校情況
推
10/13 23:14,
2年前
, 52F
10/13 23:14, 52F
→
10/13 23:14,
2年前
, 53F
10/13 23:14, 53F
推
10/13 23:52,
2年前
, 54F
10/13 23:52, 54F
→
10/13 23:54,
2年前
, 55F
10/13 23:54, 55F
→
10/13 23:54,
2年前
, 56F
10/13 23:54, 56F
→
10/14 01:48,
2年前
, 57F
10/14 01:48, 57F
→
10/14 01:48,
2年前
, 58F
10/14 01:48, 58F
→
10/14 01:48,
2年前
, 59F
10/14 01:48, 59F
其實好壞很難說
大學校好壞朋友都多
小學校或許好壞都少
但若要說到學習
大學校 成績差的比例較低 成績好的人也多
小學校 成績差的比例較高 成績好的人偏少
我猜很多人看到這裡八成要說我武斷
但現實就是如此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大學校資源多 所以有能力的家長多半把小孩往大學校送
導致最後留在小校的
多半是家庭功能不彰 或文化刺激不利的學生
(當然不是全部 我是說機率較高)
間接導致學生從小到大本身就不愛學校學習
然後又彼此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偏鄉或小校高分的學生總是鳳毛麟角的原因
而比例較高的不學習或放棄學習 或相對寬鬆的教學要求
國中小學生又將多數精力旺盛的時間放在學校
不唸書的學生 又精力旺盛
自然就容易產生去玩一些他們覺得有趣的事情
這就需要家長和教師特別引導
然後精力就會逐漸花更多在引導小孩身上
產生那種"不在意成績 只在意學生品行"的迷思
教育和管教重點的差異
又將學習內容差距拉得更開
噓
10/14 03:27,
2年前
, 60F
10/14 03:27, 60F
推
10/14 07:48,
2年前
, 61F
10/14 07:48, 61F
推
10/14 08:08,
2年前
, 62F
10/14 08:08, 62F
對啊 單我親戚這案結果看起來就是因為去大學校交到壞朋友而歪掉
推文很多人說我論點是說大學校比較好
但我其實只是想表達
大學校比較有高機率跟上社會環境
及早進去比較不會因為落差太大而崩壞而已
會比較提倡去大學校也就純就機率問題上談而已
→
10/14 09:14,
2年前
, 63F
10/14 09:14, 63F
→
10/14 09:18,
2年前
, 64F
10/14 09:18, 64F
→
10/14 09:19,
2年前
, 65F
10/14 09:19, 65F
→
10/14 09:20,
2年前
, 66F
10/14 09:20, 66F
※ 編輯: Joker3 (223.138.108.1 臺灣), 10/14/2022 09:21:52
→
10/14 09:22,
2年前
, 67F
10/14 09:22, 67F
→
10/14 10:24,
2年前
, 68F
10/14 10:24, 68F
→
10/14 11:45,
2年前
, 69F
10/14 11:45, 69F
→
10/14 11:45,
2年前
, 70F
10/14 11:45, 70F
→
10/14 11:45,
2年前
, 71F
10/14 11:45, 71F
→
10/14 11:46,
2年前
, 72F
10/14 11:46, 72F
→
10/14 11:46,
2年前
, 73F
10/14 11:46, 73F
→
10/14 11:46,
2年前
, 74F
10/14 11:46, 74F
噓
10/14 12:02,
2年前
, 75F
10/14 12:02, 75F
→
10/15 00:49,
2年前
, 76F
10/15 00:49, 76F
→
10/15 00:49,
2年前
, 77F
10/15 00:49, 77F
→
10/15 00:49,
2年前
, 78F
10/15 00:49, 78F
推
10/15 14:24,
2年前
, 79F
10/15 14:24, 79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marriage 近期熱門文章
42
159
21
518
PTT兩性男女區 即時熱門文章
-6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