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最擔心的還是發生了
我自己從小體弱多病,全台到處求醫,不分中西醫
後來我體悟到,有幸遇上厲害的醫師當然很好
但最終還是得靠自己,千萬不能只想著依賴醫師
依照我自己的實踐經驗,中醫養生比西醫效果良好許多
而且真正的養生不是靠吃什麼藥物或補品,住要是避免不良習慣
當這麼做後,反而省下許多不必要的花費
中醫辯證看似複雜,若不正確亂服用補品藥物,可能適得其反
但其實只養生要基本的部分做好了,把腎和脾養好,身體就不容易出問題
冰品冷飲、溼氣、熬夜這三個恰好都是對這兩者很不好的
基本上能做好這三點,身體差不到哪去
若要進階一點,還可以進一步學習「養心」的部分
因為心念、情緒會影響身體
若長期處於一些負面情緒,有可能對身體會造成可觀的影響
很多人認真養生,但身體卻總有些毛病無法排除
往往就是因為心念這塊沒有做好
若想知道養生的方法,「人體使用手冊」一書大致上就蠻清楚的
有些人或許會覺得禁食一些東西人生會乏味
但養生的過程,探索、觀察身體的變化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黃帝內經云:「上醫治未病,下醫治已病。」
治未病指的正是養生,在病未成疾前就處理掉
若要做上醫,我們其實可以自己嘗試
去依賴醫師,等到成病才處理,則是下醫的處理方式
※ 引述《student90429 (孤遊寡人)》之銘言:
: 這次就不講工作了
: 但講個更嚴肅的事情
: 自己的身體在經過十幾年的摧殘
: 終於在這幾年到了最好的狀態
: 現在回想起來
: 我都不知道這幾十年是怎麼過的
: 我空耗的多少的時光
: 我浪費了多少的時間
: 我消磨了多少的夢想
: anyway那都已經不重要了
: 重要的是現在的我狀況算是空前的好
: 只是還不夠穩定
: 結果前陣子得知一直在看診的中醫師要退休了
: 我當下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
: 整個人用五雷轟頂都不足以形容
: 後來趕緊去看了診
: 只能說身為醫師也希望自己可以好好的安享晚年
: 畢竟
: 我就曾經看過一位中醫師
: 都已經掛著尿袋了
: 還在幫人看診
: 我當下的直覺的是
: 這位醫生我以後沒辦法再來看診了
: 過了幾年後
: 我有一天忽然想起來
: 上網查了一下他的資料
: 網站不見了
: 只看到醫師的兒子在社群上發了訃聞
: 我還不相信的跑到診所去看
: 招牌都已經拆掉了
: 才接受事實
: 不過當時因為也還有一位中醫師可以看診
: 所以我還不至於感覺世界末日
: 但現在連他都要退休了
: 這讓我變成頭痛
: 我恐將找不到醫師可以處理我的病況
: 幹!
: 我覺得頭好痛喔.......
: 明明好不容易都已經終於逐漸步上正軌了
: 怎麼這個時候就又跑出這樣的變數
: 算了...
: 順起自然吧
: 看來又要走上求醫的道路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5.4.21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nTalk/M.1756687148.A.180.html
推
09/01 09:40,
2天前
, 1F
09/01 09:40, 1F
推
09/02 18:45,
1天前
, 2F
09/02 18:45, 2F
→
09/02 23:19,
1天前
, 3F
09/02 23:19, 3F
推
09/02 23:22,
1天前
, 4F
09/02 23:22, 4F
其實我過去有和一位中醫師學習養生和黃帝內經
他教我很多一般人習以為常,但其實是病癥的觀念(如抖腳、青筋浮起等)
也有教我一些自己可以做到,不需要依賴醫師的排寒法(如熱水泡腳)
這些碰巧在該書幾乎都有
在我的經驗中,熱水泡腳效果就非常強,不輸水煎藥
而書中並沒有特別強調這點
若沒有實際操作,或明白泡腳原理的人
可能沒辦法做到這種效果,甚至錯誤操作(譬如邊泡腳邊吹電風扇)
自然就以為「泡腳」這個方法似乎不足為奇或無效
「算病」我本身沒有看過,但看過作者上節目,內容挺有意思的
每個人緣分不同,有人不能接受某種方法,但可以接受另一種
但或許只是詮釋方法不同,基本概念差不多,挑自己喜歡的就好
只不過最重要的是,看完了要實踐
很多人看了一堆養生書,可以說出許多觀念和理論,身體卻沒有比較健康
因為從來沒有認真做過
文字有侷限性,有些概念需要透過實踐才能真正明白
譬如「氣在跑」,光看文字跟本無法真正明白是什麼感覺
但實際練過功感受過後,當下立刻就會明瞭,勝讀百本書
而且要透過實踐驗證後,才能真正清楚什麼方式最適合自己,而不會囫圇吞棗
※ 編輯: nightocean (61.64.177.81 臺灣), 09/03/2025 08:51:05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3 篇):
3
6
MenTalk 近期熱門文章
PTT兩性男女區 即時熱門文章
1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