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域集體藝術行動2004愛滋祭禮】免費入場

看板Feminism (女性主義)作者 (大頭)時間20年前 (2004/04/02 08:3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跨界域集體藝術行動2004愛滋祭禮】 主辦: 臨界點劇象錄 地點:生活劇場、白水藝文空間 日期:2004年3月24日 ~ 4月14日 購票方式: https://www.artsticket.com.tw 兩廳院售票系統(原元碁售票系統) 02-23431361~5 洽詢專線:02-2553-4493 臨界點劇象錄劇團 與愛滋共舞 本團編導田啟元於1996年因愛滋病去世,在1988年創團至田啟元去世 的八年間,無數團員們陪伴田啟元以一個隱而未揚的愛滋帶原身份共同創 造小劇場運動的歷史,時至今日,回顧那一段全團員齊心協力為保護田啟 元及好不容易耕耘出來的一方劇場田地而與愛滋共舞的日子,並發現愛滋 病台灣日益猖獗,深覺責無旁貸的必須將本團與愛滋相處的生命經歷及反 省,以更有力的形式傳遞出去,台灣本土的愛滋防治貢獻一份微薄的心力 ,期待因而改變人們對愛滋的想法,進而開始以一種公平而尊重的方式看 待愛滋病帶原者,改變已存的偏見,並未雨綢繆,預防自身受到感染。 跨界域集體藝術行動 藝術活動的自主性不是一種與世隔絕的抽離孤立,而是一種對環境的 互動、參與、介入。而是應將藝術放回整個自然與社會的大背景中,參與 整個大環境的塑造。就如德國藝術家波依斯(Beyus) 所言,藝術應是一種 重新塑造整個社會及人性的藝術,各種裝置藝術、觀念藝術、行動藝術的 「社會雕塑」,這些新興的藝術創作型態已成為九O年代台灣鉅變轉型中 社會景觀的部份。 因此,人人都可以是一個具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只不過每一個人的身 體都跟資本主義下的自然界一樣,不是被侵奪,就是被摧毀。在藝術創作 的領域裡,不應有社會成分的階級性存在,有的只是創造力是否被開發出 來而已。解嚴前應運而生的「小劇場運動」,正說明了藝術不是學術殿堂 裡的寶物,只能看不能接觸,藝術家的頭上也沒戴什麼光環,只能瞻仰不 能對話。 本團歷年來在追尋探究的,不只是對劇場的表演形式,提出各種前衛 的實驗,在發展過程中尋求與其他藝術形式對話的可能性是必經的歷程。 活動架構上,除了由本團演出小劇場作品,另外有影片放映座談,以 及「愛滋的另類文化想像」特展,邀請視覺藝術家,透過其作品反映愛滋 議題;運用不拘一格的各種藝術表現形式,藉由各種影像、聲音、訊息、 物質的傳遞,積極投入創造有關愛滋的另類文化想像,期望使大眾能深入 思考悠關人類整體未來前景的重要課題。(臨界點劇象錄劇團團長詹慧玲 紀錄整理) 從愛滋病的文化隱喻‧階級‧威權統治到愛滋的另類文化想像 人類對於尚未找到緣由的疾病總是先以「前現代」式的迷信和恐懼來 看待,認為若不是天譴或神諭,就是患病之人本身的人格有缺陷因而致病 。十九世紀醫學尚未發明合適的科技來發現或觀察細菌的存在與活動之前 ,大眾也以為肺結核是一種人格病,是那些高度敏感的、有天份的、熱情 充沛的人(如浪漫詩人)才會感染的,更早以前的黑死病或瘟疫則經常被 視為神祇對某族人民信心不誠、未守誡命的懲罰。時至二十一世紀門前的 今日,我們還看見許多人使用這種理解來看待愛滋,這是個值得三思的現 象。 美國知名文評家蘇珊.桑塔(Susan Sontag)指出,這種現象顯示人 們沒有把疾病當成疾病,沒有致力尋找病因及藥方:相反的,人們把疾病 視為「文化隱喻」,以為這些病症的背後一定是包含了某種意義、某些教 訓、某種警示等等。而當疾病被當成文化隱喻時,這種延伸的意義往往形 成極大的惡果。 首先,文化隱喻所挾帶的強大道德及情緒內涵經常扭曲了患病者的經 驗感受,不但使他們羞怯而不敢早日尋求診斷,更促使他們退縮而不主動 獲取有效的治療。桑塔很沈痛的說:文化隱喻以及各種迷信無知才是真正 致命的力量,它們使患者懼怕治療過程中的各種曝光效果和藥物作用,因 而轉向密醫偏方或根本絕望放棄。這些因為文化隱喻而來的效應大大的增 加了患病者的痛苦,也腐蝕了我們在治療及預防上的努力。 其次,當疾病被當成文化隱喻而延伸其意義時,疾病也經常變成壓迫 異己的工具。像肺結核、性病或愛滋這類可能造成傳染的疾病,基本上是 微生物、細菌,或濾過性病毒以及其他我們尚未發現的病源造成的,可是 大家卻強調它們是某些生活方式的結果,這麼一來,要避免這些疾病就意 味著要接受某種中產色彩頗濃的生活方式(規律作息、早起早睡、營養均 衡)、工作形式(專心敬業、謹守定職)、情慾模式(不縱情任慾、要忠 貞排他)等等。在這些信念之下,健康事實上變成了一種帶有階級意味的 因果報應觀:展現這些階級符號的人才得以免於患病,而患病則是認定患 者沒有按照這些規範過活的不二證據。把疾病當成文化隱喻,因而形成了 某些所謂「正常」的生活方式對其他生活方式的壓迫,並且是一種階級壓 迫。 更可怕的是,當疾病被當成文化隱喻而延伸其意義時,它很容易被威 權意識形態利用來製造大眾的危機感,然後再在其中要求大眾接受一些有 利於威權統治的管理與監督(如強制測試或全面隔離患者);或者更可以 用來鞏固國家機器的控制運作(如對外勞的嚴格管理和篩選、對妓女的嚴 密監控及健檢、對一般大眾人身資料的廣泛蒐集和集中管理等等侵犯基本 人權的措施)。換句話說,疾病的文化隱喻效果可能創造出一個「非常時 刻需要非常措施」的藉口,而威權體制則在其中要求人民的人權大打折扣 ,藉以壯大自己的實力和操控。 不管在階級壓迫或威權管理上,愛滋都已暴露出我們社會文化如何運 用疾病作為文化隱喻,並藉以正當化對社會原有的邊緣人口(如同性戀、 妓女等性多元人士、外勞及注射毒品者等等)的歧視和壓迫。對異己者的 歧視和壓迫往往意味著對所有人的人權打折扣,正如對異議者的壓迫意味 著對全體人民的言論自由加以限制。為了抗拒疾病作為文化隱喻所造成的 負面效應,我們不但需要重新把疾病當成疾病來看待,投注社會資源於其 研究、治療和預防,更需要積極投入創造有關愛滋的另類文化想像,以後 現代的文化操作來衝散前現代的成見陰霾。(本文原名〈愛滋病的文化隱 喻‧階級‧威權統治〉何春蕤,1995中國時報) 活動一覽表(免費入場) 3/25(四)~3/28(日) 19:30 表演《我看見死亡的顏色》 3/29(一) 20:00 紀錄片《我的愛滋朋友》(22分) 20:30【座談會】關於媒體跟愛滋教育可載舟覆舟的拉扯關係 3/30(二) 20:00紀錄片《找回身體的愛》(60分) 3/31(三) 20:00紀錄片《我的愛滋朋友》(22分) 20:30 【座談會】與導演陳俊志面對面座談 4/1 (四) 20:00紀錄片《戰鬥十九》(48分) 4/2 (五) 20:00紀錄片《愛滋小鬥士》(45分) 4/3 (六) 14:00紀錄片《地久天長》(120分) 16:30 ~17:10【座談會】與感染者面對面 4/4 (日) 14:00紀錄片《溫柔的告白》(20分) 14:30~15:10【座談會】與感染者面對面座談 4/5 (一) 20:00紀錄片《找回身體的愛》(60分) 4/6 (二) 20:00紀錄片《溫柔的告白》(20分) 20:30紀錄片《我的愛滋朋友》(22分) 4/7 (三) 20:00紀錄片《被單的心聲》(10分) 20:15紀錄片《告訴你…》(20分) 20:40【座談會】愛滋藥物的相關療效及醫療狀況─倪家珍 4/8 (四) 20:00紀錄片《地久天長》(120分) 4/9 (五) 20:00紀錄片《戰鬥十九》(48分) 4/10(六) 20:00紀錄片《我的愛滋朋友》(22分) 20:30~21:10【座談會】與感染者面對面座談 4/11(日) 20:00紀錄片《愛滋小鬥士》(45分) 21:00~21:40【座談會】與感染者面對面座談 4/12(一) 20:00紀錄片《戰鬥十九》(48分) 4/13(二) 20:00紀錄片《地久天長》(120分) 4/14(三) 20:00紀錄片《被單的心聲》(10分) 20:15紀錄片《告訴你…》(20分) 20:40座談【座談會】愛滋相關人權─林宜慧 展覽 3/24(三) ~4/11(日) 「愛滋的另類文化想像」特展 AM12:00-PM9:00 活動簡介 表演《我看見死亡的顏色》 編劇、導演:詹慧玲 如果重現歷史現場不可能,曾深身陷事件中的人們,可以透過劇場做 一些什麼呢?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回憶事件簿?一個行動文件紀錄 演出,臨界點劇象錄劇團團長詹慧玲與團員陪伴亦師亦友如手足般的劇團 編導田啟元與愛滋對抗八年,田啟元離去後,詹慧玲持續兩人對劇場的理 想繼續經營著劇團,八年後,在當年田啟元臥病靜養的臨界點排練場上, 詹慧玲以見證者、口述歷史者及表演者的身分在歷史事件發生的現場,嘗 試進入當時的情境,敘述、展現、邀旁觀者共同經歷一次陪伴田啟元與愛 滋病魔共舞並一步步步向死亡及分離的日子,是生命裡面臨病痛、死亡、 分離的洗滌、面對、解脫、尋求真相及企圖超越。 紀錄片〈我的愛滋朋友〉 導演:陳俊志 (22分) 我的愛滋朋友:九孔、小業、小眉。有人選擇在世界愛滋日站出來宣 導愛滋、有人陷在家人無法諒解的漩渦中走不出來、有人必須面對與小孩 分離的痛苦、有人…有人…生活每天都在太陽升降中移轉,生、老、病、 死對我的愛滋朋友而言,每個迎面的轉角都會遇見……。 紀錄片〈找回身體的愛〉 (60分) 用淺顯易懂的動畫、何大一博士的訪問讓我們了解:什麼是AIDS?什 麼是HIV?愛滋病感染的情況、愛滋病會猖獗的原因、台灣目前(2002年) 愛滋病的狀況、愛滋病是如何傳染的?……是一部用科學的方式(角度)來 面對愛滋病毒,了解愛滋病毒的原貌、愛滋病毒的生命週期、愛滋病的發 病經過、何大一博士雞尾酒療法的原理、副作用…等。 紀錄片〈愛滋小鬥士〉 (45分) 『愛滋病』對一個11歲的小女孩來說,是一種強迫性的成長。伊娃, 先天性血友病患者,在輸第十一次血時發現感染愛滋病毒,那時不過三歲 ;生命卻從此轉變,和藹的鄰居、慈善的幼稚園老師、同學,冷冷地將自 家圍牆架高。伊娃不懂,伊娃只想上學。伊娃的母親為了讓伊娃有健全的 身心靈,舉家遷往紐西蘭。從此伊娃便踏上她不斷與愛滋對抗的生活、不 斷與死亡錯身、不斷用己身對生命的熱情四處宣導愛滋防範……愛滋小鬥 士,伊娃。 紀錄片〈戰鬥十九〉 (48分) 敘述19歲的日本血友病患川田龍平先生,小學五年級時因接受輸血而 感染愛滋病,1995年3月,龍平向社會公開自己的帶原者身分,引起日本 社會熱烈的反應;來自日本各地的年輕人,紛紛組織義工團體為龍平及其 他葯用愛滋病患向厚生省(日本政府最高衛生單位)抗議,要求承認錯誤 並道歉賠償。厚生省之後在輿論壓力下公開致歉賠償。 紀錄片〈地久天長〉 (120分) 改編自真人真事同名著作,香港青年作家子鶩身患先天性血友病,後 因輸入受污染的血製品,成為無辜的愛滋患者,在母親不離不棄的支持下 ,他前半生為生存而戰,永不言敗;子鶩的母親李慧珍女士,看著兒子遭 受不治之症的折磨,唯一可做的是用愛心來改變兒子的人生觀。愛滋病令 慧珍與子鶩共同成長起來,明白到與其自怨自艾的等待死神來臨,倒不如 在僅餘的時日,令生命變得更精彩,子鶩在死前完成了令人感動的作品【 海闊天空】。子鶩的死並不是終結,慧珍決定把對兒子的愛推已及人,讓 世人能放棄歧見,給愛滋病人在僅存日子內,有尊嚴有義意的生存下去, 寫出了【地久天長】令人欣喜動容的作品。 紀錄片〈溫柔的告白〉 (20分) 告白。對一個愛滋患者而言,百轉千迴、千迴百轉,怎麼衡量,總沒 有平衡的時刻。告白對我有好處嗎?告白會不會影響我現在的生活?告白 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告白會不會讓我沒工作?告白會不會讓我沒有朋友? 告白…告白…到底,需不需要? 紀錄片〈被單的心聲〉 (10分) 愛滋被單在台灣其實一直都不被重視,可是對歐、美人而言,製作被 單是一種心靈的洗滌,也是一種心理治療。但是,被單是怎麼來的呢?被 單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呢?被單有怎樣的用途呢?就讓我們在一幅幅被單 中走過愛滋病的歷史、走過愛滋病親屬的思念及愛。 紀錄片〈告訴你……〉 (20分) 沉靜、安詳但內則絢爛綺霓的被單如何才能被『聽見』呢?走出去。 於是龐大的被單,不分國籍、不分區域地被搬至華盛頓特區廣場展出。一 幅幅地被單牽引、許多許多的愛、許多許多的擁抱、許多許多的回憶、許 多許多的溫暖支持。不管展出時天氣的變化,人們都是合力一起面對、解 決的。所以,關於被單、關於生命和愛,告訴你,只要用心,一定聽見。 「愛滋的另類文化想像」特展 邀請視覺藝術家吳芳義、林欣怡、黃嘉俐三人,透過當代前衛藝術語 彙及行動對「背負著種種負面價值及異樣色彩的愛滋病是一種見不得人的 疾病」這個台灣當下社會對愛滋的主流觀念,提出藝術家的獨到見解及另 類想法,讓藝術活動介入愛滋議題,參與整個大環境觀念扭轉的塑造。期 待透過人們與藝術作品、藝術家的互動,衝破對愛滋主流觀念的藩籬,抗 拒疾病作為文化隱喻所造成的負面效應,重新把疾病當成疾病來看待,共 同積極投入創造有關愛滋的另類文化想像。 -- 社會學實踐與行動社(社會學會) 社版:so-editi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0.112.70.233
文章代碼(AID): #10RBOtbj (Feminism)
文章代碼(AID): #10RBOtbj (Femi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