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有這麼多人遇到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伴侶?

看板Boy-Girl (男女)作者 (尼特學研究者)時間22小時前 (2025/11/09 14:17),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1人參與, 3小時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迴避型依戀人格...... 這個詞最近很像很紅? 但我必須提醒各位, 那些把人分類的專有名詞, 尤其是心理學或精神病理學上的, 定義多半很嚴謹, 適用範圍也非常狹窄, 不能說有類似行為, 就隨便把那個詞套上去。 畢竟相同的行為, 100種人, 有101種動機。 比如我們今天認為: 開槍殺人=壞人 但小明開槍殺人, 是為了保護自己家人; 小王開槍殺人, 是因為爭風吃醋。 你能說小明和小王都是壞人嗎? 又或者是同一種人, 在100種情境下, 也不見得都會出現同一種行為。 一樣是小明, 為了保護家人會開槍殺人, 但爭風吃醋的時候, 他頂多心裡默默不爽。 那難道因為小明會開槍殺人, 所以他就是壞人嗎? 所以我們變成要更清楚的定義, 在那些情況下開槍殺人, 才叫做壞人? 這個定義起來就很麻煩了, 因為你一定可以想到很多例外和漏洞, 必須要嚴謹的一一排除。 (包含動機、情境、神智狀況、是否被誘騙......) 其實真要說起來,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在檢討感情挫敗的時候, 不要去套用什麼人格分類, 那常常只會歸納出錯誤的謬論。 因此某個角度來說, 去檢討感情挫敗也沒啥意義, 因為每段感情都是獨一無二的, 很難解析出什麼通則, 讓你可以把經驗一般化, 應用到未來的挑戰。 這就是為什麼, 要讓一個失業10幾年的人, 願意去找工作養活自己, 得到經濟獨立的尊嚴, 會這麼的困難了。 失業10年, 意味著3652個日子, 所以他可能有3652種理由, 用來解釋自己為什麼不去工作。 而這些理由, 又存在著次序與脈絡, 所以你最後要解析的難題, 至少是3652的3652次方, 這是一個極其巨大的數字, 遠遠超過宇宙中原子的數量! 所以我們常說, 世間萬物皆有定數。 我們常常後悔, 認為當初做了什麼選擇會更好, 但就宇宙的宏觀角度來看, 無論你做了什麼決定, 某些事情都必然會發生。 比如前面提過, 那個待業了10幾年, 到40歲還無法經濟獨立, 需要跟父母拿生活費的人。 假設他長期無業, 是宇宙不可動的節點, 那你會發現, 觀看了3652^3652個平行宇宙後, 每個宇宙的結局都一樣, 他就是不會去工作, 就是得靠父母養。 想讓他去工作, 就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理解這個觀念後, 希望大家能活在當下, 專注體驗每一刻的快樂與痛苦, 不需要去後悔或總結什麼。 因為人生太短暫了, 很多經驗都是一次性的, 你學到, 也活不到下一次用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94.1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762669077.A.874.html

11/10 09:05, 3小時前 , 1F
用到醫學名詞就比較難像星座那樣可以比較輕鬆地隨意
11/10 09:05, 1F

11/10 09:05, 3小時前 , 2F
使用。 XD
11/10 09:05, 2F

11/10 09:11, 3小時前 , 3F
原則/範例,就看每個人抓重點/舉一反三的能力了(?)
11/10 09:11, 3F
文章代碼(AID): #1f438LXq (Boy-Girl)
文章代碼(AID): #1f438LXq (Boy-Gi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