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之聲:彩虹氣球飛上天

看板bi-sexual (雙性戀)作者 (反皮草 拒絕血腥時尚)時間20年前 (2005/09/30 10:4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lesbian 看板] 作者: honkwun (反皮草 拒絕血腥時尚) 看板: lesbian 標題: 北國之聲:彩虹氣球飛上天 時間: Fri Sep 30 03:25:06 2005 台灣立報 北國之聲:彩虹氣球飛上天 圖文■楊佳羚(瑞典隆德大學社會學博士生) 冰雪之國瑞典是性別平等與性別研究重鎮,女性參政、托育政策、男性運動、多元文化實 踐都是台灣學習、仰望的對象。前任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楊佳羚遠赴瑞典唸書,傳回 雪地性別之聲,帶領熱帶小島台灣的讀者一窺性別天堂的美麗與多彩。 這個週末是台北第三度的同志大遊行。沒有辦法飛回台灣參與盛會的我,在前一個週末, 參與了位於瑞典南部的第三大城,馬爾摩(Malmo)彩虹節的大遊行。 在瑞典的三大城都有各自的同志節。斯德哥爾摩的同志節在每年的7月底到8月的第一個星 期舉行。位於西岸的第二大城哥特堡則是在6月會有女同志節。馬爾摩今年則是從9月16日 到25日進行一個多星期的同志彩虹節。 偏見出借也出界 一開始我會知道這個消息,是在9月16日免費的「都市日報」(Metro)上關於馬爾摩彩虹 節的報導。接下來都市日報上幾乎每天都有半版彩虹節活動預告,在瑞典同志組織RFSL的 網頁上也可以查到所有的活動消息。在同志節中,有許多電影或相關座談,也有給同志青 少年的活動。都市日報也會報導諸如週末的扮裝秀或前一天同志警察的座談。 瑞典電視第一、第二台主要為國家頻道,第二台每天晚上7點10分會有20分鐘的地方新聞 ,在地方新聞裡也報導了一位女同志警察談職場中的性傾向歧視,以及馬爾摩彩虹節的消 息。身為一個剛到馬爾摩的外國人,我都能輕易地在免費的報紙及電視媒體中得知彩虹節 的消息,而媒體也認真地做深入報導。讓我不禁想著,台灣的媒體是如何看待和報導同志 議題呢? 這次的彩虹節,有一個有趣的活動──「偏見出借」。之前在台灣曾經有關於瑞典圖書館 提供「借人」服務的報導,在瑞典文裡就叫做「偏見出借」。如果有人對於同志、跨性別 、不同文化背景或不同宗教的人,因為不了解而有偏見,這時就可以向圖書館「借人」, 藉由45分鐘的對談,讓人有機會了解這些族群,而消除偏見。 這次彩虹節,由「Sensus學習協會」主辦「偏見出借」的活動。這個協會有著瑞典公民教 育的傳統,希望人們能透過與人接觸及討論的讀書小組、文化活動或課程來自我成長,並 認識多元文化。在這次的「偏見出借」活動中,有興趣的人可以和女同志、跨性別、同志 父母、地方政治人物、女牧師、伊斯蘭教徒、猶太教徒等與談,一次出借時間也是45分鐘 。 當我到那裡時,因為還沒有其它人向他們「借人」,所以我就直接在他們的餐廳裡,同時 借了6個人,對她/他們做了小小的訪談與討論。在提到同志權時,女牧師就說她實在不 能理解為什麼教堂只為「一男一女」的婚姻做見證。在討論到同志父母領養小孩的法律時 ,他們提到因為許多國家不讓同志父母收養小孩,所以瑞典雖然通過了同志可以領養小孩 的法律,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同志卻領養不到小孩。 我們還討論到馬爾摩雖然是十分多元的城市,有許多移民,卻也是全瑞典最區隔的城市。 有一位義大利裔的女同志和一位伊斯蘭教背景的男同志則討論到,移民來到瑞典後,常常 表現得比在原來母國更保守,以維繫族群認同的堡壘。而瑞典也常以移民族群的「保守」 ,尤其在性別議題方面的保守,來突顯自己的「進步」,卻也在這樣的對照中,更建立出 「我們」/「他們」的分野,讓瑞典人看不到自己社會文化中的問題,同時也強化了種族 或宗教歧視的偏見。 隨遊行音樂起舞 9月24日星期六下午的大遊行是彩虹節的最高潮。它設計的路線正好是馬爾摩市中心最熱 鬧的地方,諸如有很多外國商店與餐廳、在週末有蔬果市場的大廣場;有100多家商店的 購物中心,許多公車經過的廣場及最後停駐的大廣場。因此這場遊行也吸引了許多逛街的 人的目光。有一些帶著小孩的爸媽還會邊看遊行隊伍邊抱著小孩隨遊行車的音樂起舞;也 有人會看到遊行隊伍中的朋友而打招呼。有的人從家裡的窗戶探出頭來照相;有的人在商 家裡隔著櫥窗看熱鬧。 我一開始先在路旁把整個遊行隊伍照下來:帶頭的是三位手牽手的同志,兩男一女,再來 是裝有同志六彩顏色的氣球長龍、彩虹旗、瑞典RFSL組織、同志警察大隊、訴求婚姻法應 該性別中立,不應只有異性戀才能結婚的婚禮車、支持同志子女或同志親友的父母及兄弟 姊妹大隊,也有「男人婆」大隊、45歲以上的女同志大隊……。 我在拍完照後,就尾隨加入最後一隊。在我身邊剛好有一位女同志,她和8歲的女兒身上 都有著鮮豔的粉紅色羽毛裝飾,她的伴和這個8歲的女兒都有哨子,兩人會隨著遊行音樂 的節奏吹哨子。當這位同志和她的伴要去上洗手間時,就把女兒託給一個男同志朋友照顧 。這對女同志、她們的女兒及男同志朋友,這四個人就構成了美麗的家庭圖像。隊伍中也 有不少推著娃娃車、抱著小嬰兒或是在狗兒子身上繫上彩虹領巾的男女同志們。還有一位 有趣的法國爸爸,他推著載有他兒子和女兒的娃娃車,在遊行隊伍的最後。他跟我說,他 太太是瑞典人,雖然他不是同志,但是覺得這個活動很有趣,就這樣跟著隊伍走完全程。 打造無偏見社會 隊伍走了一個半小時,來到大廣場集合。這時那條彩虹氣球長龍就立在舞台兩側,變成很 大的彩虹裝飾。在舞台上,有男女同志及扮裝者相繼發表簡短演說,大會也邀請了瑞典知 名女性主義政治者Mona Sahlin來參與盛會。Mona Sahlin曾經擔任瑞典副首相,在當時幾 乎成為下任首相的接班人。她在96年於北京舉行的世界婦女大會發表十分前進的演說,當 時許多瑞典女性主義者聽了都不禁為她的政治前途擔心。後來只因為她用公家的信用卡付 了一點私人款項,忘了繳款,而被大肆批評。即便許多國會女議員都聲援她,但她還是因 此而下台。她的下台使許多女性主義者討論瑞典政壇對於真正的女性主義者還是不夠友善 。她也曾任性別平等部長,現任職於建設部長。 Mona Sahlin說,馬爾摩有許多少數族群,多到使得少數族群其實是馬爾摩的「多數」。 她指出,不是只有同志才有「性傾向」,其實所有人都有「性傾向」,異性戀也只是性傾 向中的一種而已。而社會上每個人都不一樣,這多元與差異正構成多采多姿的社會。現在 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會判同性戀者死刑,或是在各個社會,包括瑞典也都還有歧視同志或 跨性別的仇恨犯罪。她和其它演說者都強調,希望打造一個無偏見的社會,適合所有人居 住與生存。 最後,大會就把彩虹氣球放到空中。當這彩虹氣球飛上天的同時,也把打造一個無偏見歧 視的社會的美好願景昇到高空中。 這個氣球當然不可能越過歐亞大陸飄到台灣。當我今年8月在東京巧遇他們的同志遊行時 ,在手冊裡驚喜地發現他們的同志手冊裡提到台灣的同志運動,並預告了10月的台北同志 大遊行。而馬爾摩,這個在瑞典南部,沒什麼台灣人聽聞過的城市裡,和台北的同志遊行 只隔短短一週。因為這個「同志遊行」,似乎讓台灣與世界其它不同城市間,有了一些聲 息相通的串連。 當我去年夏天在斯德哥爾摩學瑞典文時,有同學天真地問:「什麼是斯德哥爾摩驕傲節( Stockholm Pride)?斯德哥爾摩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有一位每年都從芬蘭來斯德哥爾 摩參加同志節的同學和我異口同聲說道:「同志。」斯德哥爾摩市也在同志節讓彩虹旗海 在中央車站前的大道上飄揚,宣告在這個時節斯德哥爾摩重要的觀光資源。我多麼希望, 台灣哪一天不止台北才有同志大遊行;我多麼期盼,屆時這些城市都會說:「同志是我們 這個城市的驕傲!」 台灣立報電子報 http://tw.letter.yahoo.com/one/latest.php?letter_id=6448 台灣唯一的教育專業的報紙、另類的教育時事走向、弱勢族群相關報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91.92.189 ※ 編輯: honkwun 來自: 219.91.92.189 (09/30 03:2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91.92.189
文章代碼(AID): #13FATXsC (bi-sexual)
文章代碼(AID): #13FATXsC (bi-sexual)